人民網
人民網

重溫《尋烏調查》 探尋源頭活水

——江西大力弘揚唯實求真精神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2023年06月21日08:25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仲夏時節,尋烏縣城馬蹄崗,佳木蔥蘢,樹蔭合地,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坐落其間。

  這裡記錄了一段特殊的歷史。

  1930年5月,黨內“左”傾錯誤思想抬頭的情況下,毛澤東在尋烏縣開展了二十多天詳細的調查研究,整理寫出了共五章三十九節、八萬多字的《尋烏調查》,並撰寫了光輝著作《反對本本主義》。

  這裡蘊藏了一個深刻的啟示。

  無論是毛澤東同志在開展尋烏調查時所展示的優良作風,還是《尋烏調查》《反對本本主義》中蘊含的調查研究思想與方法、形成的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對於我們今天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入開展,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迎來一批又一批前來學習參觀的黨員干部,他們重溫歷史,感悟傳家寶的意義,學習調查研究之道,找尋解決問題的源頭活水。

  從尋烏調查紀念館出發,從調查研究的行動出發,一件件實實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改善服務民生的舉措,正在影響我們的生活,正在開創一片發展的新天地。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入口處,“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門口石碑上清晰鐫刻著《反對本本主義》七個部分完整內容。尋烏調查專題陳列館裡,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處處注解,詳細記載毛澤東同志在尋烏開展調查研究的背景、過程、方法及紅軍艱苦奮斗的革命歷程。

  紀念館從去年10月開始修繕改造,佔地面積由5畝擴大到10畝,今年4月完工后,周邊環境得到改善。以紀念館為軸心,尋烏縣按照毛澤東在尋烏的革命足跡,籌資實施了尋烏調查舊址、圳下戰斗舊址、羅塘談判舊址、羅福嶂會議舊址、三二五暴動舊址、菖蒲會見舊址、澄江戰斗舊址等“一館七址”建設改造項目,打造紅色精品課程,進一步挖掘整理、活化利用紅色資源。

  改造一新的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以更加飽滿的姿態迎接著八方來客。

  在全省扎實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之際,5月7日,省委書記尹弘率省四套班子成員在尋烏重溫《尋烏調查》,並主持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研討。他們參觀毛澤東同志舊居和尋烏調查專題陳列館,沉浸式體驗尋烏調查歷史場景,深刻感悟我們黨開展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和實事求是的偉大真諦,引領全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省委黨史研究室、省民政廳等第一批開展主題教育的省直單位也選擇前往尋烏,實地學習尋烏調查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來我們紀念館參觀的人特別多,雖然很忙,但能讓大家有所收獲,感覺很有意義。”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講解員何惠芳告訴記者。翻看紀念館近期的參觀留言簿,“革命先輩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都能如此重視調查研究,我們身處和平時期更不能丟了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不行,必須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一行行留言是大家參觀后的真實感受,更是對調查研究極端重要性的深刻認識。

  “江西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土地,孕育了調查研究的寶貴精神財富。”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梅仕燦認為,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用好用足尋烏調查等紅色資源,有利於打牢調查研究的思想基礎,更好地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

  “大家知道毛主席開座談會時是坐在哪個位置嗎?”何惠芳在講解過程中向游客們拋出問題。

  “當然是上席啦!”有人根據客家地區的習俗判斷說。

  “是進門的第一個位置——下席。”說出答案后,何惠芳講出了原委,“毛主席將參加調查會的干部、農民、秀才等稱為‘可敬愛的先生’,自己甘當小學生,因此選擇坐在下席。”

  尋烏調查過程中,毛澤東堅持深入生活,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不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贊譽,更了解到了實情。他因此在《反對本本主義》中大聲疾呼:“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今年3月,黨中央向全黨發出了大興調查研究的號召,並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省委堅持把調查研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制定下發《關於在全省大興調查研究的實施方案》,要求領導干部帶頭弘揚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圍繞本地區本部門本領域的突出矛盾和難點問題,走出機關、深入實際、深入基層,開展各種形式和類型的調查研究,深入了解一線的創造精神、實踐經驗。

  省級領導干部確定了“加快推動贛江新區高質量發展”“推進數字化改革加快建設數字江西研究”等37個重點調研課題,不打招呼、扑下身子、沉到一線,摸實情、找問題,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策於民,聽取推動江西改革發展的真知灼見。

  各部門各單位紛紛從實際出發,結合黨中央確定的12項主要內容列出了976個課題,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鄉村社區、學校醫院,傾聽群眾最質朴的聲音,了解群眾最真實的感受,總結群眾的經驗,汲取群眾的智慧。

  做好調查研究,考驗的是工作作風,厚植的是人民情懷。在江西,調查研究的過程正在成為理論學習向實踐運用轉化的過程,成為轉變作風、增進群眾感情的過程,成為提高履職本領、增強責任擔當的過程。

  “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開展尋烏調查時,恰逢古柏妻子曾碧漪懷孕,毛澤東因此將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調查研究就是要傾聽時代聲音、答好時代之問。

  江西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著力把調研成果轉化為黨課報告、轉化為政策舉措、轉化為工作實效,對調研發現的問題能改的馬上改,一時解決不了的提出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開展專項整治,項目化推進落實。

  省發改委調研組針對調研中發現的“距離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還有差距”問題,草擬制定《關於全面加強數字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年江西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重點工作安排及指標提升計劃》,推進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著力推動辦事環節更優化、辦事時限再壓縮,提出構建跨部門跨層級的投資項目協同審批工作機制、精簡審批手續,出台報審材料編制指南,建立統一審批管理系統。

  省民政廳調研組在尋烏縣長寧鎮三二五村開展調研時,了解到村裡不少留守兒童因缺少關愛,產生了一些自卑、自閉的心理問題。調研組積極回應,拿出破題思路、解題方案,決定會同省慈善總會,根據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需求,支持村裡建設“幼吾幼”少兒之家。在此基礎上,統籌安排項目資金,支持更多地方購買專業社會服務,開展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重點留守兒童情感關懷和心理健康服務。

  省人社廳調研組深入吉水縣、永豐縣等地,與基層社保業務經辦人員、當地村民促膝夜談。聚焦群眾反映辦事“環節多、材料多、蓋章多”、服務方式“單一化、缺乏體驗感”等問題,開展人社政務服務事項標准化提升行動,讓同一事項在不同地域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同時,創新“一件事一次辦”“無証辦”“一窗受理”以及推廣應用電子印章、証照等工作模式,讓群眾少跑腿、不跑腿、好辦事。

  …………

  從光榮的歷史走來,向美好的未來走去,一項項調查研究的寶貴成果,化為一個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的具體實踐,必將創造出更多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全媒體記者 鄭 穎 全媒體首席記者 鄭榮林)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