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黃:“四個相結合”維護河道水生態

夏日傍晚,行走在江西省宜黃縣城區宜黃河畔,可見水面清波蕩漾,岸邊青草如茵,令人賞心悅目。沿河建有卓望山森林公園、百花洲公園、百鷺洲濕地公園、水北公園等公園,景觀均以水為媒、珠串相連,構成了一道“高顏值”的流動風景。河濱孩童嬉戲、老人悠然漫步,前來休閑的市民流連忘返。在宜黃這座美麗山城,奔騰不息的宜黃河穿城流過,是養育20多萬宜黃人民的母親河。為加強對宜黃河的保護,近年來,宜黃縣人大常委會採用“四個相結合”的辦法,扎實開展了“環保宜黃河行”活動,助力營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環境。
法律宣傳與業務培訓相結合。每年5至6月,宜黃縣人大常委會農環工委會同縣司法局、水利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開展“世界環境日”“中國水周”等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發放環保手冊、環保袋、向群眾講解環保知識等方式,現場解答百姓法律咨詢,發放宣傳資料,進一步增強全民環保的責任意識、守法意識和參與意識,為開展“環保宜黃河行”活動奠定良好社會基礎。同時,對參與執法檢查和視察調研的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員,邀請生態環保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部門領導,圍繞宜黃生態環境當前面臨的形勢和突出問題、法律法規貫徹情況等相關內容進行解讀培訓,為開展好專題調研和執法檢查奠定業務基礎。
專題調研與執法檢查相結合。每年選取一個生態環境方面的專項工作作為年度監督重點,扎實開展好專題調研,深入一線查找問題根源,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供常委會參閱,常委會結合調研報告作出審議意見后及時交由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辦理。為不斷做實“環保宜黃河行”活動前半篇文章,連續6年組織代表對《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生態環境方面法律法規開展執法檢查,對照法律條款開展專項監督,共發現問題30余個,召開反饋會6次。同時轉變思路、創新舉措,邀請第三方專家全程參與,問診把脈、科學研判,推動宜黃河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
人大監督與輿論監督相結合。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常委會年度監督計劃,先后以“宜黃河環境整治”“宜黃河水源地保護”“河長制”等為主題,組織開展視察、調研等監督活動。堅持輿論監督和人大監督相結合,主動邀請新聞媒體參與人大監督全過程,及時對監督工作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公開報道,營造濃厚的監督氛圍。
縣級人大與鄉鎮人大相結合。連續5年採取縣鄉兩級人大聯動方式,系統對全縣河流水域環境保護開展監督檢查活動。2022年6月,縣人大與全縣12個鄉鎮人大聯合對轄區內河流、水庫、山塘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回頭看活動,先后組織了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310余人,通過現場檢查、翻閱台賬、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形式,對宜水、黃水、梨水、曹水四條支流水系以及下南水庫、觀音山水庫等地水資源保護和環境治理情況開展視察活動14次,有力督促了20余個百姓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切實運用法治方式鞏固和深化了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用人大力量守護了宜黃人民的美好家園。(李國剛、尹文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