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尋味美食 踏上旅程

“吃”出旅游新動能

趙 珊
2023年09月20日11: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美食旅游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的一種新方式,也是促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由中國旅游研究院等主辦的2023中國美食旅游發展論壇近日在湖南郴州舉行,旨在推動中國“美食+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探索美食旅游的發展路徑。論壇上發布了《2023中國美食旅游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美食旅游十城”“中國美食旅游十街”“中國美食旅游十企”和“中國美食旅游特別貢獻案例”。

美食吸引人們旅游

食,在中國人的生活觀念裡一直處於重要地位,也位居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之首。

2019年,中國已形成60.06億人次的出游規模,八成以上的游客已經跨越單純欣賞美麗風景的初級階段,開始進入感受美好生活的中高級階段,以旅游的方式享受異地美食成為重要選項。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餐飲是大眾旅游的基本要素,美食是小康旅游的剛性需求。美景看多了,場景豐富了,美食的需求就開始產生了。游客越來越喜歡體驗各地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和特色餐飲,美食成為旅游吸引物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內容。

中國旅游研究院美食旅游課題組調查發現,92.3%的受訪者會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訪者將體驗當地美食作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商旅出行的受訪者中,有76.8%的人會在完成商務活動之外,擠時間尋訪當地美食。

《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旅游目的地的公共休閑空間,分享當地的公共服務和商業環境。當地的早點、夜宵和各式餐館為游客的分層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

多種模式驅動發展

《報告》分析,1999年國慶黃金周標志著以國民消費為基礎的大眾旅游時代來臨。大眾旅游發展20多年來,美食旅游的客流最初主要從農村流向城市,隨后雙向流動開始增強。當前,城鄉之間尋求差異化美食體驗將成為趨勢,且流動強度變強、流動頻次變高。

《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美食旅游有幾種發展模式,首先是以八大菜系和特色餐飲為代表的傳統美食驅動型發展模式。廣東的生猛海鮮、成都和重慶的火鍋、蘭州的牛肉面、江南的水八珍、山西的面食等,都是老百姓眼中的美食地圖。市場化和產品化的美食線路都是吃出來、走出來的。

“我的行程我做主,我的美食我做主”,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不僅要吃得有味道,還要吃得更健康、更有個性。《報告》指出,由資本、文創和現代商業模式拉動的時尚美食也成為美食旅游的發展模式。需求就是商機,長沙文和友、海底撈、北京宴,還有廣受年輕人喜愛的茶顏悅色、喜茶、蜜雪冰城……都成為游客的打卡點。值得關注的是,在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大都市,國際餐飲品牌已廣泛介入當地的美食地圖,成為美食旅游的新亮點,無論是面向大眾的麥當勞、肯德基,還是上榜米其林的北京京兆尹、上海UV紫外線、廣州花園酒店的斯蒂勒,它們以國際標准和時尚氣息,成為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當代美食新空間。

戴斌認為,很多時候,游客吃的是美食,體驗的是時尚與個性,追求的是個人的生活方式。一旦美食開啟了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進程,不管我們願意還是不願意,高星級酒店的商務餐廳、商業街區的社會餐館和遍布社區的早餐小吃,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外來游客需求的沖擊與改造。

此外,隨著旅游空間從風景到場景的轉變,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設和發展體系中的地位越發凸顯。推廣美食旅游品牌也是美食旅游發展的模式。浙江的“百縣千碗”、湖南的“味道湖南·去湘當有味的地方”、安徽的“皖美好味道,百縣名小吃”,廣州亞洲美食節、青島啤酒節、濟南魯菜美食節等美食成功營銷案例表明,美食已納入地方旅游發展的戰略視野,成為促進旅游消費、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培育美食城市街區

《報告》指出,那些具有濃厚美食文化淵源、完善商業配套設施、旺盛的居民出游潛力的地區,也是美食旅游相對集中的區域,全國已呈現出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美食旅游集聚區。以現代型綜合城市為依托,應培育一批美食旅游城市和街區,輔以重點旅游村鎮,進而形成美食旅游的空間支撐。

《報告》建議,應依托高星級酒店和有影響力的社會餐飲,分類培育美食旅游的市場主體和產品品牌。同時,將地方特色餐廳向旅游市場推廣,通過口碑傳播將地方美食轉換為旅游美食。注重發揮旅行社、在線旅行平台和新媒體平台的作用,將美食列入旅游目的地攻略,讓更多游客為了心儀的美食而到訪一座城市。

《報告》還建議,文旅及相關部門應引導地方和企業加強國際與港澳台地區的合作,利用多邊機制和社會力量,推出“東亞美食旅游之都”“一帶一路美食旅游之旅”“歡迎中國—美食餐廳”“你好,中國—美食之旅”等品牌,助力美食旅游的國際化推廣和品質化提升。

(責編:毛思遠、羅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