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
——宜豐縣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速記
城區街道車水馬龍,井然有序,15分鐘生活圈讓群眾工作生活更便捷﹔社區樓道干淨整潔,鄉村庭院環境優美,美麗宜居畫卷徐徐展開。在宜豐縣,文明之花盛開。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宜豐縣創建並保持全國文明城市的不竭動力。近年來,該縣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常態化創建,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芽。
老舊小區“幸福加碼”
“我在這裡住了20多年,之前房屋年久失修、基礎設施老化,現在小區完全變了個樣,整潔舒適。”在宜豐縣橋西鄉城西社區宜杏小區,居民張光華開心地說。
宜豐縣出台全國文明城市常態長效創建工作方案,將每年11月20日定為“文明城市創建日”,圍繞城市建設、環境衛生、秩序整治、精細管理、素質提升、創建機制等6個方面,推動創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宜杏小區地下管網雨污混流、地面坑窪不平、停車無序……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后,從改觀小區面貌、改善房屋功能、改造基礎設施、改優居住環境、改良長效機制等方面著手,新建集黨群服務、老年人活動、志願者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鄰裡中心。宜杏小區脫胎換骨,增強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為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宜豐縣深入實施“城市創建、文明典范”行動,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加快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今年,該縣計劃投資約6000萬元,對10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惠及居民2167戶。
細微之處下足“繡花功”
清晨,一台台掃地車在路面緩緩作業,將道路清掃干淨。“一台掃地車1小時可清掃路面15公裡,不僅節約成本,還提高了工作效率。”縣環衛管理分中心負責人說。
在宜豐縣,群眾感受最深的是細微之處的用情用力。破損路面及時修復,積水路段得到整治,馬路市場歸入便民攤位……宜豐從文明創建的大處著眼、從細枝末節的小處入手,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讓群眾於細微處感受這座城市的溫度。
“以前到城北農貿市場買菜,總是擔心停車問題,今年新建了停車場,省心多了。”花門樓社區居民喻青山說。城北農貿市場地處老城區,人流量大、街道狹窄、交通擁堵,停車難問題突出。
宜豐通過“一拆一建”,即拆除市場旁邊的老舊房屋,新建一處有150個停車位的立體式停車場,大大緩解了城北交通擁堵狀況。
“老城抓更新、城東盯品質、城南拓空間”,宜豐制定城區公共設施、道路交通、居民小區改造提升三年規劃,每年穩步推進一批專門為群眾服務的城市建設項目,提升城市服務水平。
建設3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園位450個﹔建設城東、城北等智慧停車場,新增停車位740個﹔建設城南路網,方便市民出行﹔改造背街小巷,修建口袋公園……翻開2023年重點民生項目清單,是滿滿的民生情。
文明新風融入百姓生活
9月23日,宜豐縣首屆青年集體婚禮在天寶鄉平溪花海浪漫舉行,10對新人不要彩禮要幸福,簡約而時尚。
宜豐大力推動紅色資源發掘、保護和紅色教育基地建設,著眼於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不斷提升百姓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新風尚。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該縣按照“一所一品牌、站站有特色”的原則,推動城鄉文明共建共育。目前,全縣共有全國文明村鎮3個、省級文明村鎮13個、市級文明村鎮21個。
文明創建融入日常生活,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全縣志願者網上注冊人數達5.4萬,每年組織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黨史宣講、紅色文藝巡演、健康義診等志願服務活動800多場次,服務群眾近4萬人次。
如今,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誠實守信等社會新風尚深入人心。全縣有1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涌現出江西省道德模范1人、“江西好人”8人、全省“最美家庭”11戶、“宜春好人”4人。(羅 霄 張海燕 全媒體記者 鄒海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