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探訪:“智慧方艙”用科技玩轉農業

霜降時節,記者走進贛江新區共青組團江益鎮躍進村雲笈伯樂共富方艙數字種植基地,看到10個方艙的溫度保持在20℃左右,淡黃色的金耳從一個個菌棒裡探出“小腦袋”,一簇簇、一層層,宛若雲霞。
“這些金耳產量高、品質好,幾乎每月都能收獲一茬,售價比銀耳高出不少。” 躍進村村民陳細芳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金耳。最令她感慨的是科技的賦能,“省時省心省力,‘玩’著手機就把活兒干了。”陳細芳笑呵呵地說。
躍進村山清水秀、氣候適宜,但產業基礎薄弱,是“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共青組團創新引進植物培植方艙式裝備及5G智慧農業物聯網配置系統,通過“政府+公司+村集體”模式,引導村民以閑置土地入股,每年不僅為村集體增收,還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方艙內使用AI控制平台,通過計算機數據交互,可以自主選擇植物生長模型,自動調節生長所需的光照、水肥、養分及土壤溫濕度等,實時監測作物長勢。”該種植基地負責人陳琪介紹,通過手機就能智能控制該系統運行,實現信息化感知、智能化決策、無人化管理。
智能化栽培模式,大大提高了產量,增加了效益。“方艙種植現已成為我們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每個方艙月產優質金耳超1000公斤,整個基地每年種植金耳10萬公斤,總產值約600萬元。”躍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博開跟記者算起了收入賬。
智能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共青組團開展農業農村現代化探索,通過科技賦能和數字賦能,引領特色產業發展從經驗式、粗放式向數字化、精細化轉型。張博開說:“我們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指導農戶用好科技新武器,實現農業關鍵環節智能化,推動現代農業生產提質增效,同時持續招引新項目,打造農業數字產業集群,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全媒體記者 鄭 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