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紅色傳承看贛州】

江西贛州:紅色熱土照初心 紅色資源放光芒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3年10月30日09:1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在瑞金,紅井街開啟“人從眾”模式,萬人齊聚,共享假日激情﹔在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人山人海,一系列豐富多彩文旅活動火熱進行﹔在興國,紅興谷為眾多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紅色研學體驗……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江西省贛州市紅色旅游火爆出圈,多處景點成為全國各地游客尋初心、慶“雙節”的熱門打卡地。近年來,贛州市加強統籌協調,著力理順機制,加快制定《贛州市紅色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方案》,推進紅色資源保護活化利用工作,進一步唱響“紅色贛州”品牌,奮力推進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建設。

創新形式 用活紅色文化資源

今年8月,革命歷史題材原創寧都採茶戲《授旗前夕》在寧都翠微劇院首演。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寧都縣創新形式,編排大型寧都採茶戲《授旗前夕》,將振奮人心的革命故事與地方特色劇種相結合,向觀眾呈現了一台“活靈活現”戲劇盛宴。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既要把革命舊址、遺址、遺物修繕養護好,相關功能配套設施完善好,同時也要創新形式,把紅色資源展示、宣傳好,讓紅色文化資源更有感染力。

近年來,贛州市在注重革命遺址遺跡、烈士紀念設施等維護修繕的同時,切實踐行創新理念,用更加新穎的方式著力打造內涵豐富、主題突出、導向鮮明的紅色資源表現形式,讓紅色資源真正“活”起來,為年輕一代打下良好紅色根基。

今年暑假,《從瑞金出發》在央視紀錄頻道《故事中國》欄目陸續播出,引發廣泛、深入、持久的社會反響,廣大干部群眾第一時間收看、轉發、熱議、收藏,紛紛表示要堅守初心使命,自覺筑牢信念之基,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從瑞金出發》以紀錄片的視聽語言將歷史“活”化,便是贛州市不斷創新載體,通過全方位宣傳推介,將紅色文化傳入千家萬戶的生動案例。

電視劇《大道薪火》、電視劇《向死而生》、動畫片《紅游記》(第二季)等7部作品納入省第十七屆“五個一工程”重點文藝項目創作生產計劃﹔贛南採茶戲《一個人的長征》在北京中央歌劇院展演,91個平台同步直播,在線觀看人次590.25萬﹔大型紅色文旅史詩《長征第一渡》在於都首演,30余家主流媒體密集關注報道,瀏覽量突破1000萬﹔《長征組歌》經過重裝復排回歸原創故鄉,現已演出15場,12000余人觀看演出……

如今,紅色題材文藝創作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紅色文藝精品更是感動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豐富供給 掀起紅色研學熱潮

3D投影、沉浸式體驗空間、《一碗清茶話迎送》數字油畫……

近年來,會昌縣風景獨好園在傳統展陳基礎上,利用數字化高科技媒介打造具備吸引力的亮點,給予游客更直觀更深刻體驗,今年接待紅色研學教育團隊2.8萬余人次,講解480余場次,有效推動紅色研學走深走實。

“一關上門,裡面可就漆黑一片,一定要記清楚位置,再想想動作……”

在瑞金市葉坪鎮朱坊村紅色研學基地裡,一群來自南昌的孩子們認真參與模擬后備箱逃生演習。依托紅色資源優勢,瑞金形成以“游紅色故都、學紅色歷史、聽紅色故事、看紅色舊址、唱紅色歌謠”等活動為主要教學內容,以課程培訓、戶外拓展、現場教學等形式為主要教學載體的紅色教育培訓和研學游創新發展模式,逐步走出一條具有瑞金特色的紅色培訓新路。

今年“雙節”期間,來自吉安市永豐縣的33名青少年來到興國縣紅興谷,開啟一場紅色研學之旅。實物展陳+VR/AR投影等方式,讓大家在虛實間培育國防理念,增強國防意識。自2022年試營業以來,該園區共接待紅培86937人次,紅培場次超500余場,進一步擦亮興國紅色培訓金字招牌。

……

紅色是贛州最鮮明的底色。為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精神內涵,傳承紅色基因,全方位、多角度講好贛南紅色故事,贛州市盤活豐厚紅色家底,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培訓,著力打造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和紅色旅游“一線城市”,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參觀紅色基地中賡續紅色血脈,在體驗培訓活動中汲取奮斗力量。

贛州市還制定了《2023年贛州市紅色教育培訓課程開發計劃》,指導有關縣(市、區)研發“中央蘇區時期調查研究”系列精品課程,在南康區組織紅培精品課程評審遴選活動,匯編出版2022年首屆紅色教育培訓精品課程大賽獲獎課程。開展全市紅培研學主題線路調研,對20個縣(市、區)現場教學點建設情況、經營狀況、周邊配套、文創產品情況全面摸排,確定“追尋共和國足跡”“重走長征路”“新時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3條線路納入今年重點建設打造項目。

同時,贛州市對紅色教育培訓市場從准入審批、備案管理、考核評價等方面作出具體明確規定。

文旅融合 做好紅色旅游文章

上猶縣東山鎮清湖村位於風光秀麗的南河湖中段,2019年被評為江西省“十大秀美鄉村”,2021年被列為中組部紅色美麗村庄,村內有該縣重點打造的一個以清湖暴動舊址群為依托,以上猶革命史為主要內容,以紅色文化體驗互動為亮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猶清湖紅色教育基地。

“中秋國慶期間,清湖紅色教育基地人氣爆棚,接待游客3萬人次,大家通過聆聽紅色故事、觀看紅色電影等,了解上猶革命歷史,在山水中感悟紅色精神。”上猶縣博物館館長劉均鳳表示,近年來,隨著清湖紅色教育基地人氣越來越旺,當地村民的“旅游飯”越吃越香:賣特色農產品的、開農家小院的、做鄉村民宿的、辦垂釣基地的……

豐富的旅游新場景新業態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2022年清湖村集體經濟收入達近35萬元。“國慶期間,店裡天天爆滿,收入有四五萬元,很多都是回頭客,還有外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村民邱均華經營著一家魚館,魚館不大,但生意很不錯,經常忙不過來。

近年來,贛州以全域旅游理念為指導,認真書寫文旅融合文章,推動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休閑旅游、歷史文化旅游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將紅色資源稟賦,轉化為旅游業態發展的資源要素,讓紅色產業“火”起來。2023年,“虔城融灣嘉游贛”文化旅游招商推介會簽約文旅項目25個,簽約資金416.5億元。

今年,贛州市加快實施景區提升工程,制定景區提檔升級方案,做到“一景區一方案”,豐富二次消費業態,加強活動策劃,確保周周有活動,天天有人氣﹔優化旅游要素配套,各縣統籌景區、餐飲、住宿、演藝、購物、交通等各項要素,打造性價比高的精品線路,組建旅游車隊,打通瑞興於“最后一公裡”﹔做旺客源市場,整合政策、資金,重點對旅游線路的吃、住、行、游、購、娛等各環節進行集中扶持,紅色旅游景區(點)實行門票優惠政策,降低線路成本。充分利用政策打好“組團+地接”的引客組合拳,創造互惠的政策環境,提升旅行社、紅培機構招攬學員積極性。

紅色熱土映照初心,紅色資源綻放光芒。接下來,贛州市將繼續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深耕紅色沃土,通過加快重大紅色文旅項目建設、創作紅色文藝精品、深化合作交流、加強協調聯動等舉措,打響“共和國搖籃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紅色品牌,讓紅色印記處處可見、紅色成果人人共享、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切實推進全國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區建設。

(責編:羅娜、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