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院校班”推進實踐育人

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關鍵途徑。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院校班”採取多項措施,探索出“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教學過程與臨床崗位流程、素質教育與職業素養”三對接三協同實踐教學體系,旨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實踐教學工作,切實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以師資基地融合為引擎,推進實踐育人高質量發展工程
吉醫“院校班”借托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為實訓基地,從該院聘請了多名責任心強、臨床實踐經驗豐富教師擔任該班“院校班”實踐實訓指導教師,以落實“導師制”,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提高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同時,為了保障實訓前期的科學規劃和管理,加強實訓過程的質量監控,醫護學院為吉醫“院校班”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評價和反饋機制,確保學生實訓的時間和效果,保障實訓工作有序有效運行。
自2023年4月20日2022級吉醫“院校班”開班成立以來,首聘15名一線優秀醫護工作人員作為“班級導師”,個性化開展實踐課程運行。
以模塊教學共建為載體,構建院校聯合互動向上關系
強化實踐引領新模式,學院以模塊化教學平台為切入點,致力打造“專業技能+素質拓展+綜合見習+創新實踐”師生互動場景,推動深化院校積極合作育人關系。吉醫“院校班”在臨床實踐教學主要圍繞內、外、婦、兒、基五大核心課程分學期分階段分模塊地進行,醫院設置了14個以上科室對接,23種以上臨床實踐項目學習,幫助學生通過臨床實踐學習臨床知識。目前,2022級吉醫“院校班”正在有序進行相關臨床實踐課程。這些課程涵蓋了基礎護理、內外婦兒等諸多科目,相關實訓內容涉及臨床各科。
自2023年9月起,醫護學院每月都會選派專任教師帶領“院校班”學子前往吉安市中心醫院實地見習,在見習期間,學生們能夠親身體驗臨床工作的實際情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這種方式,同學們可以將教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融合,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所學的醫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臨床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
以院校文化宣講為陣地,強化立德樹人課程思政浸潤
通過院校合作,該班成功轉變了以往的“重理論,輕實踐”教育思想,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例,組織多樣院校專業引領文化活動。召開專業思政研討會,與中心人民醫院的專家學者們就如何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護理專業教育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方案﹔在學院開設“紅醫講堂”系列,幫助同學們更加深入地了解“紅醫精神”的內涵並通過各種形式的校內外活動,將“紅醫精神”融入到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與護理學院自2017年建院以來,銳意進取、主動作為,牢牢抓住“老區+特區”歷史機遇,與深圳市人民醫院合作共育醫護人才﹔探索“養老+定向”合作模式,積極構建政校企協同育人新格局。而今通過“師資+課程”有機實踐融合,與當地醫療衛生服務發展同頻共振,這些亮眼成績,也正是吉職院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發展的縮影。
隨著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不斷推進,它不僅為其他院校的護理課程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同時也對地方職業院校探索加快產教融合發展、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深化應用型課程改革、提升專業內涵以及促進專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下一步,學院將繼續致力於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水平,為老區醫療產業升級發展以及實現吉安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做出更大貢獻。(譚子屹、曾嶠、王雪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