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豐城:“一馬當先”解難題 雙向奔赴注活力

全國百強縣市、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城市……這是豐城市近年來獲得的國家級榮譽稱號。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西省豐城市聚焦群眾關切與發展難點,通過拓渠道、建機制、搭平台,實現群眾需求與政府服務的“雙向奔赴”,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持續擦亮國字號“金字招牌”。
“1+N”平台促就業 群眾“家門口”找工作
“因為學歷不高,之前在外地找工作處處碰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工作人員了解我的情況后,第一時間幫我聯系了招聘企業,給我介紹了滿意的工作。”日前,家住豐城市內的羅文豪談及剛找到的新工作很是開心。
就業關乎民生,而在“家門口”找到合適的工作更是不少人的願望。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豐城市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上持續發力,以拓展人力資源服務供給、打造“家門口”就業為重心,通過搭建“以智慧就業信息平台為支撐,連接N個就業服務體系終端”“以豐城高級技工學校為依托,引入N家專業培訓機構”“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核心,引入N家人力資源公司”的3個“1+N”就業服務平台,形成企業與人才的“溝通橋梁”,有效解決“招工難”與“就業難”問題,促進人崗“雙向奔赴”。
在豐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展廳,有一面寬大的顯示屏滾動呈現著豐城市勞動力數據圖,本地就業情況一目了然。截至目前,數據地圖已錄入系統勞動力人數達88萬余人。“縣外就業人員從第一次採集的51萬減少到目前的43萬,初步顯示出我們‘穩工’‘育工’‘留工’的成效。”豐城市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熊威說。
農村產權“雲交易” 鄉村振興注活力
豐城市耕地面積133萬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是全國聞名的產糧大縣。
曾經,規模較大的經營主體一般不願意直接從村民手裡流轉土地,一戶一戶流轉,不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且也面臨著租金上漲、農戶毀約等各種棘手的問題。豐城通過科技賦能,成立產權交易中心為農業發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通過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產權交易中心挂牌流轉,合同穩定,節省時間,能夠讓種植企業專心於生產和經營。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豐城市全面推進農村產權“雲交易”,盤活了人、地、錢三要素,催生了一批有實力、現代化的種植大戶,農業生產從零散化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全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
截至11月初,豐城市產權交易中心各土地經營權及其他農村集體資產交易行情穩中有進,保持著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土地經營權流轉和集體資產交易,累計成交金額10.17億元,其中土地承包經營權9.16億元,集體資產1.01億元。
目前,產權平台還在不斷優化,已經實現信息發布、撮合成交和信譽評估三大功能,打造起了為“三農”服務的良好氛圍,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與活力。
“一馬當先”小程序 打造民聲“綠色通道”
“我發現村口上高速路段的轉角處沒有路燈,晚上易引發交通事故,當天就掃碼通過‘一馬當先’反映了這一問題。現在已經安裝了兩隻明晃晃的路燈,這個‘一馬當先’管用!”豐城市麗村鎮小巴村村民易文鳳指著手機裡的小程序說。
手機掃一掃,問題解決了。豐城市注重開門開展主題教育,搭建“一馬當先”網絡平台,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中不斷提升檢視整改質量,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豐城市結合群眾需求,精心開發了集廣播通知、報事流轉、志願活動、人才服務、信息公開、指揮調度等功能為一體的“一馬當先”平台升級版,將小程序二維碼“全市一碼”張貼到鄉村兩級黨群服務中心、居民小區單元樓和農戶家門口,群眾可拍照留存,隨時隨地用手機掃一掃。老年人還可以通過語音形式輸入,一鍵發布訴求、意見帖文,所在村(社區)黨組織能即時接收到語音提醒和帖文信息,實現“群眾發帖→平台接帖→組織派帖→干部領帖→集體評帖”一鏈條、一站式辦理。
截至目前,豐城市“一馬當先”平台累計收集群眾訴求和建議35166件,辦結34910件,辦結率99.27%。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8210人,開展志願服務1.15萬人次,辦實事好事4650多件,群眾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我們把實的要求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豐城市委書記徐結強表示,豐城市將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成效,推動主題教育見行見效,把為民辦實事作為主題教育的落腳點,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進一批民生項目建設,讓廣大群眾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實實在在成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