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 繪就幸福麻山新畫卷

走進國家4A級旅游景區、江西省5A級鄉村旅游點的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幸福村,福文化廣場一個巨型“福”字映入眼帘,筆直蔥蘢的幸福大道,規劃有序的農業產業示范基地,錯落有致的鄉村民居、游客如織的稻田公園,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在這一方熱土上,有一群默默守護平安的奮斗者。他們勇擔當善作為,堅持不斷探索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鄉村樣板,以“多元化化解矛盾,零距離服務群眾,全時空守護平安”為己任,最大限度挖掘社會力量參與平安建設,用平安底色助力鄉村振興繪就了幸福麻山新畫卷。他們,就是第三批“全國楓橋式派出所”——萍鄉市公安局湘東分局麻山派出所的全體民輔警們。
用汗水換民心
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地處城鄉結合部,全鎮下轄14個村,管轄面積98平方公裡,實有人口近4萬人。麻山派出所成立於1988年,於2019年搬入幸福村新址,現有民警10人,輔警15人。十多年前,幸福村只是一個沒有公路、沒有產業的偏僻落后的村民小組。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小小村庄大興“田園經濟”,帶動全鎮走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鄉村振興道路,逐步發展成為全市農村生態旅游中心,高峰時期每年接待的鄉村旅游客量超百萬人。
隨著鄉村旅游熱帶來的人流、車流增加,給派出所帶來治安防控和管理壓力大幅提升。為切實推進警力下沉,警務前移,該所堅持黨建引領抓制度和習慣養成,通過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由所長帶頭層層抓落實,推動巡邏走訪常態化,採集宣傳一體化、考核回訪同步化。依托信息化平台對民輔警走訪入戶、巡邏裡程進行量化考核,主干道、鄉村角落、集市、廣場、學校,總能看到民輔警忙碌的背影。白天日常訪、夜間錯時訪、節假日預約訪等“線下訪”加上企業微信互動“線上訪”,讓社區民警和轄區群眾面對面、鍵對鍵相識。白天+夜晚常態巡,集市+護學崗特定巡實現了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給了群眾滿滿的安全感。民輔警用腳板和車輪繪就的一幅幅“最美巡邏圖”,成為了當地一道靚麗的“警”色。
“劉警官,快來家裡坐下喝杯茶再走......”村民遇上社區民警劉輝武都會和他熱情地打招呼。“之前,逐戶走訪對我們社區民警來說一項艱巨的工作任務,但真正沉入轄區后發現,老百姓很淳朴,把我們當成自家人,有什麼話也願意和我們說,轄區的情況也能及時掌握便於管理。現在我隻要有時間就願意沉下去走訪,心裡感覺很踏實。”劉輝武說。民輔警用真誠和汗水換來了群眾的信任,警民和諧成為了一種共筑平安的美好約定。
用擔當護民生
近年來,麻山派出所轄區多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同時推進,因征地拆遷等引發的矛盾糾紛增多,該所通過運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五步工作法”閉環機制(摸排研判—協調流轉—化解處置—跟蹤管理—考核獎懲),實現從“被動保”平安向“主動創”平安轉變。
該所通過深化“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從事前入戶走訪、警民懇談、法治宣講等多渠道、全方位排查矛盾糾紛,及時掌握風險隱患。事中對摸排到的矛盾糾紛的根源和訴求分類處置,評估風險,同步推送,做到可調可控。組建安萍調解室,構建派出所、法庭、村級兩委等“三調聯動”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該所還從轄區“幸福十姐妹”“兩代表一委員”、五老人員等村民代表中選配“群賢”20余人,推出“群賢定曲直”調解工作法,對復雜矛盾實現“群眾曲直群眾定”,從而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事后民警匯同村干部及時進行跟蹤回訪,確保矛盾糾紛不復燃,有效防止民轉刑案件發生。
為挖掘民力無窮潛力,該所率先發動220名有著良好群眾基礎和熱心公益的黨員、鄉賢、治安積極分子等組成了14支農村社會治理綜合體隊伍。通過構建“1+2+N”警務管理模式,即一個社區民警帶領一名社區輔警和1名綜合體隊長,N為綜合體隊員。由派出所社區民警擔任綜合體指導員,實行網格化管理。通過發動和指導這支看得見、用得上,有活力的群防群治力量參與護校、巡邏、宣傳和糾紛調解等平安建設工作,有效彌補了警力的不足,搭建起警民之間的溝通橋梁,讓村民參與共建共治共享成為社會新風尚。麻山鎮連山村綜合體隊長賴根經常說:“雖然很辛苦 ,但我們能為轄區的平安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感到很光榮。”
近年來,該所共摸排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75起,矛盾化解率達96.9%。矛盾糾紛件件有人管,事事有著落,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用智慧鑄平安
“群眾的需求點在哪裡,就從哪裡做起﹔群眾的不滿點在哪裡,就從哪裡改起。”是該所始終堅守的信念和宗旨,也用實際行動實現轄區平安不出事。
在麻山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初期,民警在走訪中了解到轄區的特色產業七彩葡萄園因種植面積較大,果園被盜現象時有發生,成為了果農們的煩心事。派出所走訪中了解到后,及時優化調整巡邏路線,切實提高了農業產業園附近的巡邏密度和力度。並依托“雪亮工程”和“平安鄉村”建設等技防措施,
讓果園等重要部位、安防死角有了“雪亮眼睛”,並逐步向全鎮14個村全面鋪開。同時,發動果農和轄區群眾安裝天翼雲眼,為預防打擊犯罪做實信息化支撐。當地果農紛紛主動加入當地的綜合體義務巡邏隊伍,構筑起立體防控網絡。
為了在派出所主防的基礎上快偵快破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小案”,該所依托綜合指揮室這個智慧大腦,主動申請平台權限,實現最小作戰單元情報搜集、研判預警、務管理、請求服務、核查處置等職能,促進打防管控效能全面提檔升級。2022年,轄區發案同比下降23.9%﹔電詐發案同比下降61%,群眾損失下降40%。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