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川垇“淘金”記

2023年12月13日10:34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冬日清晨,三面環山的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龍下鄉川垇村雲霧繚繞,在投資500萬元的石斑魚養殖基地一期,養殖戶劉鵬建穿梭在大小魚池間,與200余萬尾溪石斑“親切交流”。

“溪石斑賣到每斤50元,每年為村裡增收15萬元,去年村集體收入達60多萬元。”川垇村黨支部書記劉峰偉介紹。這個距縣城約60公裡的小村庄,曾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村民卻守著好風景過窮日子。交通不便,一度成為制約川垇村發展的“瓶頸”。

守著好資源,如何實現發展振興?成了擺在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眼前的新問題。

“我們村決定走農文旅融合這條路。”劉峰偉說。川垇村堅持黨建引領、融合發展,與全南縣市監局駐村工作隊一道,確立“生態立村,產業強村”發展路線,尋找突破口和發力點,努力做村集體經濟“蛋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必要條件。今年3月份,龍下鄉以最快速度推動總投資6.9億元的全南縣三潤楠木山風電場項目開工建設,項目部就設在川垇村村委會內,同時為川垇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項目開工以來,負責人李金龍感觸頗深,征地拆遷是項目推進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川垇與企業雙向奔赴,精確到天、落實到人、專班推進,迅速完成路前圍改路的征地拆遷工作,為項目重型設備運輸“鋪好路”。

一流的營商環境,也為產業發展帶來強勁動力。依托大廣復線高速,川垇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產業大戶+農戶”模式,先后引進業主建起竹制品加工廠、石斑魚養殖基地、水稻種植基地等項目落地生根。龍下鄉黨委書記謝敏輝介紹,今年村裡種植了約300畝油菜,新增村民參與經營服務性崗位近百個……200多戶農戶以征地拆遷、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務工得報酬、入股經營得分紅等渠道,人均年收入超1.5萬元。目前村集體收入達92萬元,全年將突破100萬元。

川垇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華麗轉身”,從省級貧困村一躍成為“富裕村”。村民富了、環境好了,服務升級,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形成良性循環。

“吸引他們的不僅有田園風光,別具特色的鄉村歷史文化也是一大法寶。”謝敏輝說,村裡深挖古跡、圍屋、金盆山等自然人文資源,重點修繕保護“路前圍”“龍頭塔”等歷史文化建筑,打造路前圍、楓樹下、樟屋前等美麗鄉村示范點,並利用閑置房屋建設川垇村廉政教育展廳,還完善了水利設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過去坑坑窪窪的路面變得平整通暢,犄角旮旯裡都變干淨了。

川垇村的“美麗升級”,離不開黨建引領,也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川垇村黨支部獲評贛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唐夏玲、曾莉)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