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隨候鳥飛 情醉鄱陽湖
—第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掠影

世界的鄱湖,候鳥的天堂。
冬日的鄱陽湖畔,與翩翩起舞的候鳥來一場美麗的邂逅。12月10日,第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活動在“中國候鳥小鎮”永修縣吳城鎮開幕。700多位國際嘉賓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以候鳥為媒、鄱湖為景,加強合作交流,共同譜寫“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的美好篇章。
13項活動異彩紛呈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全國首批國際重要濕地,也是亞洲最大的候鳥棲息地,被譽為“珍禽世界”“候鳥天堂”“白鶴王國”。據統計,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候鳥多達60萬至80萬隻,全世界90%左右的白鶴、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都會不遠萬裡飛至鄱陽湖越冬棲息。
此次觀鳥季活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主辦,時間為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為進一步突出地方特色、生態保護、生態旅游、國際交流、專業研討、全民參與等元素,共設置了13項活動,可謂異彩紛呈——
鄱陽湖生態攝影展上,一幅幅精美的攝影作品,充分展示了鄱陽湖“候鳥天堂”的生態美景,定格了萬羽翔集、精靈嬉戲的精彩瞬間。
“中國候鳥小鎮”吳城鎮舉行了救護候鳥放飛活動,放飛候鳥19種60隻,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3種10隻,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16隻,均由省內外各野生動物保護救護機構提供,主要是救護的鳥類,在經救治、飼養達到放歸野外的標准后,統一進行放飛。
應對氣候變化與企業家社會責任沙龍在南昌舉行,主題為“打造綠色鄱陽湖 助推零碳長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世榮作主旨演講,與會嘉賓就應對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全球候鳥遷徙以及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熱點問題、企業家社會責任等方面進行研討交流,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建言獻策,共同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畫卷。
2023年度中國鶴類研究與保護研討會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在吳城鎮召開。鶴聯會秘書長錢法文向大會作2023年全國鶴類同步調查分析報告,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毅花作2023年度鶴聯會工作報告和2024年工作計劃。國際鶴類基金會George Archibald就“全球鶴類保護研究新進展”、江西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副主任王向峰就“鄱陽湖鶴類監測保護情況介紹”分別向大會作報告。會議對積極參與鶴類研究保護30年的鶴類專家學者、基層保護工作者頒發了榮譽証書。
白鶴因深受江西人民喜愛被確定為“省鳥”。第四屆白鶴論壇在南昌市舉辦,主題為“生態中國,江西先行,鄱湖白鶴,譜寫新章”。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白鶴生存環境與保護、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等議題展開討論,探討鄱陽湖異常水文節律下,如何開展白鶴及越冬候鳥保護工作,並對未來鄱陽湖越冬白鶴生存環境進行展望。
生態價值轉換機制研討會在南昌市召開,圍繞“促進林業生態價值轉換,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主題,旨在共同研究探索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圍繞“兩山”轉化、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圍繞濕地生態產品價值評價理論與實現模式作了主旨報告。重慶市梁平區、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以及瑞金市、武寧縣、永修縣相關負責人分別分享了梁平小微濕地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探索實踐、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及“濕地生態+”產業模式的探索等五個案例。
備受矚目的第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賽,以232種有效鳥種、1種江西省新鳥種、4種環鄱陽湖區新鳥種記錄的好成績圓滿結束。活動吸引53支隊伍參加比賽和觀摩,其中,美國、俄羅斯、英國等7國12支隊伍,上海市、福建省、廣東省等33支隊伍參加比賽,8支隊伍參加觀摩。經過56小時比拼,參賽隊成績突出,成果豐碩,相較去年舉辦的永修國際觀鳥大會多記錄到13種鳥種,在我國東部地區舉辦的各類觀鳥賽事中,成績非常亮眼,足以反映鄱陽湖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繼中俄蒙白鶴保護與實踐國際交流活動后,12月11日,中俄蒙及國際鶴類基金會代表再次齊聚鄱陽湖保護區,在保護區大汊湖保護站就鄱陽湖濕地與候鳥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國際鶴類基金會創始人喬治·阿其博、蒙古國環境旅游部特殊保護區政策協調司司長蒙和扎雅、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冰岩帶生物問題研究所所長奧赫洛普科夫·伊諾肯提·米哈伊洛維奇等觀鳥季嘉賓參與此次交流。
充分交流愛鳥護鳥體會
候鳥鐘情鄱陽湖,反映的是鄱陽湖的良好生態環境,更是我省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
觀鳥季活動期間,各位嘉賓盡情領略“鄱湖波光、候鳥翱翔”的生態美景,相互交流著觀鳥、護鳥的體會——
中國綠化基金會主席陳述賢表示,鳥類是人類共同的朋友,濕地是候鳥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環境之一。中國綠化基金會將與江西省開展務實合作,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挖掘潛在公益資源,廣泛動員國內外綠化公益力量,積極參與江西省鄱陽湖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監事長劉明達稱,鳥類的總量和品類的增加,很大程度反映這一區域的環境有了很好的改善。整個鄱陽湖區域生物多樣性的豐富,也証明了這裡的環境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也在增強。
“1985年,我來到這裡,現在每次回到這裡,我總是很激動。”喬治·阿其博稱,通過觀鳥季活動,讓全世界的人們看到這裡生態保護的成果,這也是全球相關行業人員相互學習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
贊比亞駐華大使伊文·齊烏盧是第一次來到鄱陽湖,在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當看到白鶴在離自己不足百米的位置翩翩起舞,他不禁發出感嘆:“可以這麼近距離地觀看候鳥,真的很驚訝,太壯觀了。我想這就是候鳥保護、也是鄱陽湖生態保護成果的最好體現。”
俄羅斯克塔雷克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斯克裡普尼克·亞歷山大·格奧爾基耶維奇說:“這是我第一次來江西,這裡環境非常優美,對候鳥保護得也很好,這和當地的有效措施密不可分,我們的年輕一代將在合作項目框架內進行協作,共同學習進步。”
蒙古國野生動物研究保護中心主任尼木白爾表示:“我們有機會通過本次合作,向江西學習更多與候鳥保護有關的經驗。江西對整個濕地保護區的建設,可謂是日新月異。這些好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學習,我們也願意積極加入到鄱陽湖對候鳥保護的倡議中來,與江西攜手共同繪就‘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的美好畫卷。”
鶴舞鄱湖迎客來
今年我省將“觀鳥周”升級為“觀鳥季”,就是希望以候鳥為媒介,誠邀大家走進大美江西,來一場“心隨候鳥飛,情醉鄱陽湖”的觀光之旅、生態之旅、合作之旅。
我省堅持迎客入贛,打造了一批景觀化觀鳥平台,策劃了環鄱陽湖“觀鳥+旅游”精品路線,為廣大游客共賞候鳥翔集創造更好條件,也希望國內外更多有識之士關注江西、支持江西、攜手江西,共同呵護鄱陽湖“一湖清水”,共同呵護鄱陽湖越冬候鳥種群的生態安全,共同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世界。
12月2日,鄱陽湖生態旅游(觀鳥旅游)線路產品對接會暨“鄱湖觀鳥·嘉游贛”生態旅游推廣季啟動儀式在吳城鎮舉行。啟動儀式上,推出了江西“鄱湖觀鳥”生態旅游精品線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等圍繞本地生態旅游資源、觀鳥資源、線路產品作了重點推介。同時,發布了“鄱湖觀鳥·嘉游贛”生態旅游推廣季期間針對省內外旅行社及游客的優惠政策。啟動儀式之后,南昌、九江、上饒三地觀鳥景區景點與省內外的重點旅行社及企業代表進行了洽談對接。
活動期間,省文化和旅游廳還組織了省內外40余家重點旅行社代表,赴鄱陽縣鄱陽湖濕地公園,余干縣康山大堤、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永修吳城候鳥小鎮等觀鳥點開展了考察踩線,實地體驗我省高品質觀鳥旅游產品。
作為本屆觀鳥季的“東道主”,連日來,吳城鎮也提前迎來觀鳥小高峰,萬鳥翔集、游人如織,引爆“候鳥王國”的生態流量。近日,筆者在吳城鎮朱市湖觀鳥點看到,成群的冬候鳥在湖泊洲灘上沐浴著冬日暖陽,棲息、覓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更有攝影愛好者早早架起“長槍短炮”,隨時用鏡頭留下鄱湖精靈的美麗倩影。
近年來,永修縣依托資源稟賦,用心做好“觀鳥經濟”文章,在千年古鎮吳城鎮,建造了常湖池、朱市湖、獅子山下等一個個別具特色的觀鳥點,還立足“候鳥王國”,打造了觀鳥長廊、鳥類監測研究站、四季花海、天文科普館等功能驛站和旅游景點。連年舉辦觀鳥賽事,以“鳥”之名,為吳城搭建起連接世界的橋梁。
“近幾年,永修吳城候鳥小鎮景區觀鳥游的熱度逐年上升。今年,每個觀鳥點最大瞬時游客接待量達300人次。自入冬以來,游客接待總量達5萬人次,景區周邊研學活動每日接待量近5000人次。”永修吳城候鳥小鎮景區運營部負責人王菊根說, 游客們來得更多、待得更久,小鎮上的民宿旅社、農特產館的生意也隨之紅火了起來。
感受“鶴舞鄱湖”之美,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正吸引著各地游客慕名“打卡”,觀鳥、採摘、研學、攝影等生態體驗游持續火熱。今年11月進入觀鳥季以來,該小鎮已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讓大家感受別樣的“鶴舞鄱湖”生態之美。
從昔日一片尋常藕田,到如今全球矚目的白鶴棲息地,鯉魚洲濕地生態保護讓這裡成為候鳥的樂園和觀鳥的勝地。目前,依托鯉魚洲全域打造的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項目,以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為中心,發散出了科普研學、人文體驗、休閑農業、旅居生活等多重配套功能,已成為冬季研學游的熱門目的地。
不久前,2023年江西省“百濕千校萬人”濕地自然教育系列活動之濕地的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活動在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舉辦。來自南昌和常熟兩地的中小學生走進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千鶴文化村,通過戶外觀鳥、自然游戲、科普課堂等自然探索活動,感受南昌國際濕地城市的魅力。
開展一場候鳥觀測、上一堂農學體驗課、當一回新村民……進入觀鳥季以來,南昌高新區白鶴小鎮已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其中千鶴文化村白鶴共生館開展候鳥研學活動50余場。為給游客帶來更好的體驗,觀鳥季期間,南昌高新區啟用了程家池、紅井村、滅螺隊等3個停車場,並提供雙休日免費交通換乘服務。
得益於不斷攀升的客流量,鯉魚洲積極開展農業採摘、露營基地、特色民宿、整村提升等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經濟,帶動當地群眾增收,村民們的“旅游飯”越吃越香。近年來,鯉魚洲新增農家樂12家。利用九團團部、五分場二十一大隊、紅井村等地鄉村閑置資產打造的白鶴小鎮宿集,自投入運營以來迅速成為“網紅”精品民宿。
目前,鄱陽湖候鳥數量達70萬隻,種類有58種。為了方便群眾觀鳥,今年我省特意推出了觀鳥路線圖,規劃了8條觀鳥路線、20個觀鳥點。其中,上饒市共有5個觀鳥點,分別為鄱陽縣白沙洲、香油洲、鴉鵲湖,余干縣康山大堤、插旗洲。為方便游客全方位體驗觀鳥生態游,結合觀鳥點及周邊景區、景點,上饒市開辟了兩條鄱陽湖觀鳥生態旅游精品線路。這兩條線路以湖泊、河流、草洲、泥灘、島嶼等濕地自然景觀為主,薈萃了水、鳥、草、魚等自然精華,可以說擁有“最多姿的水”“最高貴的鳥”“最驚艷的草”“最鮮美的魚”和“最厚重的文化”。
余干縣插旗洲是規劃的觀鳥點之一。它位於鄱陽湖東南岸,有大量的珍稀候鳥分布,白鶴、灰鶴、東方白鸛,還有很多雁鴨類種群,是觀看鶴類的一個絕佳點位。我省對規劃的每個觀鳥點,都建了相應設施,如觀鳥長廊、觀鳥台、觀鳥亭等,方便觀鳥。長廊進行了偽裝,既能避免驚嚇到鳥類,又能讓游客近距離觀看到湖區的各種鳥類。長廊內,拍鳥愛好者正架著設備,目不轉睛,生怕錯過這些湖區精靈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想觀看白鶴,建議選擇南昌五星白鶴小區或者插旗洲,南昌五星白鶴小區可以最近距離拍攝到白鶴。如果想觀看東方白鸛,建議到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為那裡是東方白鸛比較集中分布的區域。如果想觀看青頭潛鴨可以到九江市柴桑區的東湖,東湖最多有青頭潛鴨600余隻。如果想看到候鳥雲集、萬鳥齊飛的場景,建議到九江市的都昌候鳥保護區,那裡的鳥都是屬於成大群分布的,非常壯觀。
候鳥是大自然的精靈。保護好候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共同的目標。我省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加大候鳥保護力度,深化與國內外溝通交流,齊心協力推進綠色發展,共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書寫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新篇章。(施茂寅 劉小虎 鐘南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