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贛南客家擂茶:藝承千年 香傳天下

2023年12月26日12:0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走東家,串西家,喝擂茶,笑哈哈,來來往往結親家……”客家地區流傳的一首民謠,體現出客家人“客來敬擂茶”待客禮俗。

一碗擂茶香,幾許客家愁。冬日暖陽下,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龍源壩雅溪村的擂茶坊裡,一碗碗冒熱氣、飄香氣的客家擂茶暖心暖身。

相傳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藥擂爛沖服的“藥飲”,廣泛流傳於贛南、閩西、粵北等客家之地,作為藥食同源的典范,傳承千年成為茶文化中一枝獨秀,而作為客家先民南下第一站的贛南地區的擂茶,是客家先民在遷徙、生產、生活積累形成的一種飲食習慣,尤具代表性和意義。

“喝擂茶,吃粑粑,壯身體,樂哈哈”的童謠猶在耳畔,傳承人廖永傳接過母親的擂杵,流出汁水的茶葉順著擂缽的紋路來回摩擦,從“滋滋”的聲響開始,擂茶制作技藝就印刻在腦海裡。

干茶葉、糯米、芝麻、黃豆、花生、鹽等材料按比例放置擂缽內,用擂杵沿缽內壁逆溝紋走向頻頻舂搗、旋轉磨成茶泥﹔倒入滾燙的開水沖泡,再淋上少許高山茶油,擂杵攪拌稍許,一缽甘潤芳香、色如琥珀、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客家人善於制作藥繕,用於調理身體,他們制作擂茶時,會根據喝茶者的身體狀況和天氣變化,加入不同的配料,春夏濕熱季,會採用嫩的魚腥草、艾葉等,防暑驅濕﹔秋日風燥,則選用金盞菊花、金銀花等,滋養潤肺﹔冬令寒冷加入桂皮、胡椒等,驅寒保暖,使擂茶兼具保健功效。

一碗擂茶下肚,藥食俱佳、味中有味。歷史悠久、古朴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深受客家人的青睞與推崇。

如今在贛南,不少地方還保留著講究的擂茶喝法。新婚之日要請街坊鄰居和親朋好友前來喝“結婚擂茶”,新婚第三天則要請街坊鄰居中的婦女前來喝“三朝擂茶”,讓過門的媳婦認識妯娌姑嬸,以便日后和睦相處等頗具特色的擂茶習俗。

贛南客家擂茶在全南地區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傳承人群較多,目前已列入縣級以上傳承人的有廖永傳、黃娥嬌、廖曉清、陳秀英、方賢芬、危凌麗、曾水英、曾小清等人。

2014年,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含全南縣贛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23年11月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江西省首個且唯一以縣域命名的進博會客廳,也是全省唯一的獨立展館——全南館精彩亮相,客家擂茶制作等非遺技藝吸睛無數。

“客家擂茶傳承千年,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游客親身感受傳統技藝、品嘗特色美食,容易喚起兒時回憶,讓‘頭回客 ’變‘ 回頭客’。”全南縣文化館館長劉軍偉介紹,為進一步助推非遺成果活化傳承,該縣組織各級贛南擂茶傳承人員量化了客家擂茶的制作配方,將擂茶制成禮盒,入駐“全南好禮”文創旗艦店,作為當地旅游特產銷往全國各地,讓客家擂茶走得更遠。(張美霞)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