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德興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管理員程樟柱——
一座館 一輩子(追夢路上)

程樟柱在江西德興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裡擦拭展板。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江西德興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裡,樟樹、桂花樹、羅漢鬆郁郁蔥蔥。一位頭發花白、身材瘦削的老人穿著整潔的舊軍裝,手中緊握盲杖,在紀念館正中間站得筆直。老人不用麥克風,中氣十足地為來參觀的游客們講述著方志敏烈士的一生,充滿感情的聲音響徹這座不大的紀念館。
老人名叫程樟柱,今年83歲。雖然眼睛看不見,但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比誰都熟悉,因為這裡有他奉獻一生的事業。
1968年初,因意外幾近失明的程樟柱從北京退伍回到家鄉德興。那年他隻有27歲,覺得自己還年輕,於是向組織申請:“做不了什麼大事,就讓我做些小事吧。”就這樣,程樟柱被派到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做管理員。
剛到紀念館時,程樟柱面對的是搖搖欲墜的房子、野蠻生長的雜草、散落的磚瓦片和僅有的8張革命烈士照片。
為了把紀念館修好,他買木頭修房子、買毛竹搭架子……那時他隻剩右眼有微弱視力,有一次為了買木材,險些跌落十幾米高的岩壁。
紀念館修好之后,程樟柱又開始走村串巷收集資料和展品。在他的努力下,附近的村民紛紛把家裡的老物件找出來:草鞋、瓷碗、老照片、信件……程樟柱的眼睛徹底失明,紀念館的樣子卻在人們的見証下越來越清晰。
“走出房門,往右轉彎走35步,再往左轉彎走75步,上5級台階,往前走就是紀念館大門。”程樟柱說。紀念館一側有一個簡陋干淨的小房間,裡面一個老木箱、一張舊木床,這裡就是程樟柱做管理員56年來住得最多的地方。雖然家離紀念館不算很遠,但因行動不便,他很少回家。
最近幾年,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工作也越來越忙。雖然已經83歲,但程樟柱打算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動的那一天。
“爺爺,這是真的手榴彈嗎?”參觀的孩子們圍著程樟柱問個不停。“當然是真的。這是方志敏烈士當年在贛東北革命根據地戰斗時用的,是幾位老紅軍捐的。”程樟柱說,紀念館裡物件不多,但每一件都有故事。館裡的講解詞,也是他根據搜集的資料和收音機播放的新聞認真編寫的,所有的內容都刻在腦子裡。
“我的眼睛看不見,但我的心看得見。”站在紀念館院子裡方志敏烈士的雕塑旁,程樟柱說,“方志敏曾經在獄中暢想中國光明的一天:‘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這不就是我們現在的中國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