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紅谷灘區:以“數字人才”為筆 擘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當萬物皆數、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數字經濟裹挾著時代浪潮奔涌而至,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一城九園”產業布局也應運而生,這裡處處涌動著數字經濟發展的熱潮,坐落於園區內除了有華為、北航、阿裡等VR頭部企業,還有十多家中國VR50強企業,他們釋放著數字經濟新發展的紅利。為推動數字經濟“人才強區”,紅谷灘區鉚足干勁,重點發力,讓作為數字創新“源頭活水”的人才隊伍,成為該區打造全省數字經濟創新引領核心區和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中流砥柱”。
匯聚數字人才“最大增量”,促進科創成果“開花結果”
近年來,紅谷灘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打造區域創新中心的政策和舉措,以熱辣滾燙的政策“禮包”打造創新人才的集聚地、創新項目的孵化地,力促形成數字經濟人才要素保障圈,助力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精彩蝶變。
“我們現在目前是在國內,應該是說唯一的純國產化的解決方案。華為提供算力,我們提供算法,從代碼能力、數學能力,從多模態感知能力,不斷地在提升。”江西訊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去年,江西訊飛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轄區政策幫扶、資金補貼,已實現區域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升級。科大訊飛南昌創業孵化基地被認定為紅谷灘區區級孵化基地,區人社局為其撥付的一次性基礎獎補經費和孵化基地運行費補貼,促進數字賦能產業發展,加快了產學合作協同育人。
為擴大人才政策覆蓋面,促進人才發展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5月29日,南昌市紅谷灘區“2024年人才活動周:政策導航,人才啟航——數字經濟產業人才講解會”主題交流活動在VR基地產業園成功舉行。現場,來自紅谷灘區人社、區科工、區金融辦的工作人員對當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下,如何用好紅谷灘區的人才引進、企業創新創業政策進行詳細地宣傳解讀,讓新型數字人才為人工智能賦能,努力描畫美好城市的新願景。
拓展人才評定“全新渠道”,建立數字經濟“人才梯隊”
留住人才不僅需要有政策的孵化培育,同時也要為人才鋪就技術成長的渠道。為健全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體制機制,紅谷灘區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讓更多的“千裡馬”脫穎而出。為用好職稱評審“指揮棒”效能,該區設立特色職稱專業,加大數字經濟人才支持力度,對參加數字技術工程項目的人員,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專技人才、企事業單位高技能人才職稱申報渠道,挖掘數字經濟領域的優秀人才。
去年,紅谷灘區啟動了VR職稱評定,共有21人進入虛擬現實專業高中級評委會評審。經專業評委會評審,共15人通過評審,其中,高級工程師3人,中級工程師12人。為發揮人才在行業中的示范帶頭作用,在政策推舉支持下,轄區內美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陶秋平被評選為江西省高層次高技能領軍人才﹔小核桃科技作為本土孵化的一家XR企業,成功逆襲、快速成長,在職業教育領域發展壯大。通過宣傳轄區各行業優秀代表,積極營造了愛才、敬才的良好氛圍,使人才成為最耀眼的“明星”,一幅尊重各類人才、崇尚科技創新的色彩斑斕之景遍布這方沃土。
營造人才匯聚“向心力”,奮力實現人才“聚木成林”
為進一步擴大新技術、新要素、新產業的創造效應,紅谷灘區因地制宜地在精准引育人才上下功夫,切實做到“按圖索驥”招才,“有的放矢”引智。持續開展吸引10萬名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創業就業“百場校招”系列活動,奔赴全國各地高校搭建“贛才歸巢”人才工作站,不斷構建完善高校畢業生與紅谷灘數字經濟企業用人單位的雙向對接通道。
鼓勵企業結合技能實訓平台,緊隨時代潮流,開展數字經濟職業技能培訓。以南昌美翻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例,建有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平台,為社會培育輸出不少數字技能人才。“在職業培訓方面,作為美翻科技重點打造的公益性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基地,開設新媒體運營、電子商務、網絡直播等多個專業,培訓主播、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等行業人才。”南昌美翻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負責人陶秋平說道。紅谷灘區以實際行動引育數字人才,讓更多新型人才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紓解人才落地“后顧之憂”,助推創新創業“化蛹為蝶”
吸引人才既要靠政策制度“硬件”,也離不開服務保障“軟件”。紅谷灘區樹立全鏈條完善人才服務政策體系,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為他們舒心生活、安心工作、專心發展解決“后顧之憂”。
為支持一批留學回國數字人才創新創業,紅谷灘區進一步加強慧谷(紅谷灘園區)留學人員創業園管理,通過為符合條件的留學生創業人員提供3年內100平方米辦公場地免租福利,並開設工商、稅務、法律、政策等多方面信息咨詢綜合窗口,助力留創人員創業起步,支持一批如南昌鼎鶴妙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南昌覓游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優斯溫科技有限公司等數字經濟企業創新創業,成為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重要聚集地。為營造關心人才的良好氛圍,去年,紅谷灘區人社積極辦理人才住房補貼審批共67件,審批高層次人才免費醫療體檢共13件,持續優化環境留才,繁榮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真正實現以事業引才、感情聚才、環境留才,讓人才真真切切感受到無微不至的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