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縣一條條蜿蜒交織的農村公路從窄到寬、由堵變暢——
串起好風景 帶來好“錢景”

秋天時節收獲忙。穿過車水馬龍的全南縣城,沿X877公路蜿蜒向前,一路都是“豐”景。
“X877改造升級后,飼料運進來、鰻魚運出去都很方便。”9月11日,龍下鄉虎條村鰻魚養殖基地負責人吳平艷向記者分享縣道改造升級后的感受。現場,一輛輛裝滿鰻魚的運輸車,駛出全南縣龍下鄉鰻魚養殖基地。
在X877公路沿線,分布著龍下鄉虎條村鰻魚養殖基地、川垇村溪石斑魚養殖基地等,以前道路又彎又窄,年久失修,路面坑坑窪窪,解決農產品外運難,迫在眉睫。
這條翻山越嶺的X877公路,起於龍下鄉與信豐交界處,止於S454省道,途經上湖村、川垇村、虎條村等村組,全長22.7公裡,是一條串聯全南縣北部和大廣高速、助力農產品直抵大灣區的主要交通路線。
近年來,全南縣扎實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的城鄉交通運輸網絡,投資1.7億元建設特色產業道路26條,打通高山蔬菜、西瓜、鰻魚等特色農產品外運通道。
9月16日16時,中寨鄉黃竹龍村村民陳細輝在村交通服務站,收取了兒子從深圳寄來的包裹。“道路沒有拓寬改造前,快遞包裹很難直達村裡,現在家門口就能取快遞了。”
南逕至中寨、茅山至古家營的鄉村公路拓寬改造后,柏油路直通村民家門口,並將城區、鄉鎮物流站點、村級交通服務站等平台串聯起來,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快遞貨物實現當天到達當天投送。
炊煙裊裊,青山黛玉。要不是公路修通,雅溪古村村民怎麼也想不到,他們也能吃上“旅游飯”,更想不到世代居住的村落,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到來。
9月18日,雅溪古村村民何小清早早等候在村口,今天她要接待來自廣東的旅行團。“以前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村,公路改造升級以及景區建好后,村裡就熱鬧起來了。”在雅溪古村擔任講解員已有一年多的何小清表示,她平均每天要接待三四撥客人。
“近年來,全縣累計籌集資金13億余元,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路建設總裡程1027余公裡。”全南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窄到寬、由堵變暢、路網互通,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讓“交通+產業”“交通+旅游”發展動能得到充分釋放。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全南縣共接待游客543.6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8.52億元、同比增長4.92%。今年上半年,該縣蔬菜播種面積5.18萬畝,大棚面積6000余畝,水產養殖面積突破2.38萬畝,漁業經濟總產值3億余元。(全媒體記者 曹章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