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找准了路子,我們村一定能富起來”

——蓮花縣南嶺鄉嶺水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速寫

2024年10月27日06:23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嶺水村,搞不好。有山沒得靠,有田產出少,后生男女往外跑。”過去,在蓮花縣南嶺鄉,嶺水村是遠近聞名的困難村。盡管緊挨著319國道,可它多年以來經濟發展遲滯不前,曾被列為省“十四五”鄉村振興重點扶持村。

  嶺水村的短板很短,但也有不少長處。作為南嶺鄉最大的行政村,這裡紅綠古三色資源齊備,具有發展的后發優勢。“隻要找准了路子,我們村一定能富起來。”嶺水村黨總支書記朱春瑞在全村黨員代表大會上說。

  說出去的話,擲地有聲。但路在哪?面對產業基礎長期薄弱、集體經濟先天不足、村民收入來源單一的現實,嶺水村極力尋求破局之道。

  恰逢其時,一支由中共萍鄉市委宣傳部牽頭的駐村工作隊來到了嶺水村。工作隊順應村民所呼,對該村進行了“庖丁解牛”式的調查研究,在充分論証的基礎上,決定利用政策資源、社會資源,為嶺水村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並提出了近中遠期的幫扶目標和計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在駐嶺水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劉堯瑜看來,產業是打開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他和朱春瑞組織開展了多場“諸葛亮會”,並就產業發展這個主題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工作隊立足村情,提出了三產融合、特色鮮明、山上山下、雙軸聯動的發展思路,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和嶺水村空間地理布局,規劃了全村生產加工區、生活功能區、鄉村旅游設施區,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

  思路一變天地寬。經過近兩年的運行,嶺水村的發展形勢喜人。朱春瑞介紹,現在村裡成立了一家運營公司,代表全體村民統一運營村庄資源,採取“運營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統一品牌、統一標准、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鼓勵村民發展養殖、種植、特色食品加工等產業,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農民變股東”。

  嶺水村特色食品產業基地,是該村產業發展的“龍頭”。嶺水村爭取產業資金200萬元,將一所已經退出辦學的村幼兒園,改造為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標准化特色食品加工廠,年產值有望達500萬元以上。“這個基地,可以‘吃干榨盡’全村的土特產原材料,不怕沒供應!”朱春瑞興奮地告訴記者,有了基地托底,群眾的種養積極性越來越高了。

  基地建起來了,接下來是跑銷路。嶺水村村民素有釀酒、養蜂、種桃、榨油等傳統,但存在規模小、品控差、銷路窄等問題。於是,駐村工作隊協助村委會先后與財政部門、萍鄉學院、萍鄉農科所、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等對接,以“結對子、走親戚、產品定制”等形式,成立科技服務小組、經營服務隊、電商帶貨小分隊,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銷售的阻礙被打通,嶺水村村民們的信心提振了起來,全村成立釀酒、蜜蜂養殖及蜂蜜加工、果蔬種植等合作社5個。今年49歲的脫貧戶朱志怡除了能在村裡的公益性崗位獲得一份固定工資外,每年通過種養等副業還能獲得500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坐在家裡沒事干,要用錢時心裡發慌。現在有了‘雙保險’,不愁了!”她樂呵呵地說。

  “嶺水村,搞得好。產業基礎打得牢,田裡地裡都是寶,老表腰包鼓得高。”曾經困難的嶺水村終於走上了富裕路。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該村引進制鞋加工廠兩家、電子廠一家,先后建成100畝黃桃種植基地、3000畝油茶種植基地、70畝白蓮種植基地,年產值400余萬元,累計接待游客3萬余人,實現村集體收入30萬元,帶動當地百姓就業107人,人均收入1.2萬元。(全媒體記者 劉啟紅)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