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未來產業 開啟未來

2024年11月05日08:1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瞄准高度契合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的產業方向,科學分析我省產業基礎和創新資源,按照“未來技術產業化”和“現有產業未來化”思路,前瞻布局未來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努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今日,本報聚焦“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生物、未來健康、未來顯示、未來航空”六大重點發展領域,探析未來產業發展前景,挖掘江西省在選准細分賽道、強化科技創新和場景應用等方面的探索和創新,為凝聚全省上下共識,大力推動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營造積極氛圍。

  未來材料:

  求解極致魅力

  近日,記者走進贛州華茂鎢材料有限公司超細粉智能工廠,隻見鎢砂經15道工序變成納米級超細碳化鎢粉,一桶桶“走”下生產線。當前,該公司瞄准增材制造、光伏用多晶硅切割、3C行業加工等未來市場前景廣闊的領域,提前布局未來材料開發。

  未來材料產業是在新材料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創新,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是發展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能源的重要基礎。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向縱深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贏得國際競爭戰略主動權的關鍵。”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中之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發展未來材料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基於現有產業基礎,圍繞‘現有材料未來化’,實現新型生產工藝的重大突破,或實現更多‘未來材料+’的應用,助力我省搶佔全國乃至全球未來產業制高點。”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項目部部長楊牧南博士說。

  發展未來材料,切合全省產業發展基礎和發展趨勢。

  2023年,以“世界銅都”鷹潭為核心,未來材料中的銅基新材料全省產量已達294.38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30%﹔以贛州“中國稀金谷”為核心,全省稀土磁材年產量約4.5萬噸,居全國第二,稀土磁材產業鏈條不斷向風電、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高端化應用領域延伸。

  “軟”“硬”實力的融合,才是發展的不竭動力。

  在贛州的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進門的一面榮譽牆上,整齊排列著各類科學技術獲獎証書。

  我省是全國擁有省級以上稀土和銅領域研發平台最多最全的省份,擁有“兩院四中心”高能級科技創新平台,成立了銅、稀土、超高溫金屬新材料等省級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

  “綜合考慮資源、產業規模與創新優勢等因素,我省未來材料發展方向應聚焦稀土功能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銅、鎢)、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宏觀膜及連續纖維、瓷土礦綜合利用等領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未來材料,我省還面臨發展重點不明晰、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等挑戰。”江西理工大學副教授劉鬆彬表示,應構建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供成果轉化服務和產業資源對接支持,讓更多有市場前景的未來材料實驗室階段成果,能夠順利跨過工程化階段,實現產業化走向市場。

  “越是高純、超細均質鎢粉末,科技含量越高。”贛州華茂鎢材料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副部長鐘鑫認為,企業必須加強技術源頭創新,同時積極主動協同研發機構、科研院所,持續開展行業內關鍵技術攻關,提升未來材料自主可控能力。

  “要以園區為試點,建設未來材料產業培育先導示范區,搭建科技項目孵化平台,發展中試工程技術與裝備。”省鎢與稀土質檢中心首席科學家李亞軍博士說,要發揮好省工業發展專項經費保障作用,瞄准未來材料產業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領域開展體系化研發布局。

  未來能源:

  搶佔綠能賽道

  10月23日,記者一走進南昌大學共青城光氫儲技術研究院,就看見一座集光伏發電、工業固廢制氫發電和鋰電儲能於一體的充電站,旁邊的數字大屏上實時顯示充電站發電、充電樁用能等數據。

  “光照充足就用光伏發電,光照不足就使用儲能的電池堆或氫能反應釜現場制氫供氫發電,實現全天候24小時供電。”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張皓然告訴記者,這個充電站集成了建筑一體化光伏發電瓦、工業固廢連續制氫供氫系統、基於神經網絡算法的電池管理系統三項技術創新。同時,運用研究院獨創的快充石墨負極技術,可將新能源汽車單次充電時間縮短至20分鐘。

  “在傳統賽道按部就班,我們永遠是追趕者,要想實現超越,必須選擇新賽道。”共青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陳根告訴記者,早在2021年,共青城就在開始布局“1+3+3”的產業框架。其中,第二個“3”分別是低空經濟、低碳經濟、數字經濟,而未來能源作為低碳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入選國家低碳城市試點的共青城高度契合。

  “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就有走在全省乃至沿海發達地區前列的可能。”李陳根充滿信心地說,一大批科研院所的入駐,為這座年輕的城市注入了創新“基因”。南昌大學共青城光氫儲技術研究院,吸納了來自全國光伏、氫能、儲電和電力系統的多名權威專家,以技術賦能共青城光氫儲產業園,已培育或有技術合作企業10余家。

  對此,省科學院科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馮雪嬌也認為,搶抓第三次能源革命機遇、前瞻部署未來能源新賽道,是我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江西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一環。

  “我省正處於由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加速突破的關鍵發展階段,選擇未來能源作為未來產業之一,是推動新能源產業穩健接續發展的迫切需求和關鍵所在。”馮雪嬌說,江西鋰、銅、稀土、鈾等資源儲量豐富,具備發展新型儲能、新能源風電、先進核能等能源產業的物質條件。同時,馮雪嬌也表示,江西地處內陸,與發達省份相比,在能源產業領域缺乏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和領軍人才(企業)。

  可喜的是,我省一些企業正在努力成為“先行者”。

  擁有200余人的儲能專業人才團隊,碩博佔比超40%﹔形成自有BMS、戶用儲能、台區儲能、儲能檢測在內的多項產品技術體系﹔參與編寫了多項儲能標准……中國電建集團江西省電力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電建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鄒勝萍認為,發展未來能源產業,新型儲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可在電力運行中發揮調峰、調頻、黑啟動等多種作用。

  2017年以來,江西電建公司深入研究鉛碳、鋰電、液流、飛輪等多種儲能技術,逐步形成自有特色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項目實踐案例涵蓋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等場景。同時,及時跟進市場變化布局新業態,重點研究源網荷儲協同優化技術,促進智能微電網、能源互聯網等新型能源系統發展,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江西已經在路上。前三季度,我省風能、太陽能、水力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6.6%,火力發電量同比下降3.0%,清潔能源發電量呈現較快增長。

  未來生物:

  探索科學奧秘

  “這些錐形瓶裡放的是同一種菌,我們通過基因編輯或物理誘變,對菌種做了不同的處理。”10月24日,在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全國重點實驗室,謝明勇院士團隊成員、研究員胡婕倫指著搖床裡的錐形瓶介紹說:“通過搖床的搖晃,微生物能夠跟培養基的成分結合得更緊密,錐形瓶內顏色深淺不同,說明多糖產量不同。”

  生物技術領域的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創新的競爭,在合成生物學領域,菌種是“卡脖子”的核心技術。謝明勇院士團隊主要從事食源性多糖與果蔬發酵研究。經過長期科研攻關,已突破多糖結構表征與功能評價、果蔬發酵菌種高通量篩選、高活性菌劑規模化制備等關鍵技術瓶頸,創制出“安全、營養、美味、健康”的益生菌發酵果蔬和改善胃腸道功能系列健康產品。目前,研發成果已在江中食療、新疆天苗、蠟筆小新等全國100多家企業轉化應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在生物食品領域,尤其是功能營養品生物合成及其功能食品的開發方面,江西具有良好的前期基礎。”胡婕倫說,“江西還應加大對功能食品生物制造持續攻關並推動功能食品產業化,提升功能食品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食品產業升級。”

  在江西唯鉑萊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展廳,記者看到了合成生物學的另一種應用。展示櫥窗內擺放著衣服、化妝品、藥品,甚至電子線路板等物品。很難想象,組成這些物品的原料,有一部分是由微生物發酵而來。

  “我們生產的煙酰胺、羥基酪醇等產品在日化、食品領域銷售得非常好,公司團隊研發的生物鹵化技術和生物合成天然藍色素在業內都處於領先地位。”該公司行政人力總監向勇說。

  近年來,合成生物學技術不斷突破創新,基因編輯、酶定向進化等眾多技術不斷應用。綠色生物“智造”不僅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而且生產過程更加安全環保。

  向勇解釋說,以青蒿素為例,如果用傳統方式生產,5萬畝黃花蒿從種植到提取青蒿素,需要半年多時間,而利用微生物發酵,得到同等數量的青蒿素,隻需要10個100噸的發酵罐生產約兩周。

  “合成生物學在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很多天然成分都可以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實現大規模量產。”唯鉑萊生產副總經理王彬說。目前,唯鉑萊在贛江新區的生物智能工廠一期、二期項目已陸續投產,預計年產值將超過5億元。

  2022年,《“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打造國家生物技術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經濟發展瓶頸,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浙江、深圳等地已將合成生物列入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各地紛紛加快布局。

  “以合成生物學等技術為基礎的生物制造,能夠顛覆傳統的物資獲取渠道和變革生產制造方式,是未來戰略中的關鍵產業之一。”省科技廳產業科技三處三級調研員曹唯民表示,江西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食品等領域均具備較好的科技力量支撐和重大場景需求。在此基礎上,我省還將在契合領域持續鍛造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搶位發展、錯位發展。

  未來健康:

  擁抱美好生活

  通過壓力傳感器觸摸人體跳動的脈搏,用高清相機捕捉舌象,再輔以人工智能算法提供診斷建議……10月25日,記者在贛江新區看到,一台由贛江中藥創新中心研制的智能四診儀,將“望、聞、問、切”這一傳統中醫問診方式變得數字化、智能化,為人們帶來中醫診療的全新體驗。

  擁有健康,才能贏得未來。俯瞰贛鄱大地,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達63.35%,中藥資源得天獨厚。作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之一,我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打造中醫藥創新支撐體系,培育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中醫藥品牌。目前,全省建成9個中醫藥領域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以中醫藥為主體的百億元產業集群達6個,年銷售額過億元的中藥品種達37個。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省深挖中醫藥文化底蘊、資源稟賦,為布局未來健康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我省布局發展未來健康產業,不僅為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帶來新的機遇,同時也符合國家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目標。

  坐落於贛江新區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在國內設立的首家實體分院。“江西擁有豐富的中藥資源,如何促進本土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們研究的一項重點。”研究所科研教育處負責人落艷嬌介紹道。

  自2021年10月成立以來,研究所與省內多家企業合作,構建了中藥資源多維評價和優良品種選育體系,解決了中藥材規模化栽培不成熟、發病率較高、有效成分較低等問題。同時建立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藏庫,目前已儲藏細菌菌株847株、真菌菌株368株,為健康領域產品開發提供了原料基礎。

  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不斷迭代,加速了制藥企業數字化轉型,為未來健康產業發展增添了“想象力”。

  江西南昌濟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道地藥材產業鏈數字化管理雲平台,實時監控著多個省內外藥材種植基地的生產數據。“傳統的種植模式,很難管控藥材的整體品質和價格。我們建設的中藥材GAP種植基地,搭載了數字化管理雲平台,實現從‘一棵苗’到‘一片藥’全生產流程管理,目前基地范圍已擴大到貴州、河南、山東等地。未來,質優、價穩、量足的道地中藥材將越來越多。”該公司生產總監鄧麟鳳說。

  未來健康產業是與民生關聯的重要產業。眼下,我省全力推進基層人工智能輔助智慧醫療系統(以下簡稱智醫系統)建設項目,讓新型醫療服務供給日益豐富。

  在南昌市紅谷灘區九龍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名“AI大夫”正在為患者看病。醫生借助智醫系統內的AI輔助診斷技術,迅速調取患者的病史、病歷等信息,免去了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智醫系統中的智醫助理功能,還能識別1100多種病例,在診療、用藥上為基層醫務人員提供參考。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也成為未來健康領域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的動力。“我們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團隊,針對老年群體中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抑郁症、骨質疏鬆等建立關鍵技術評價體系,開展中醫藥大健康產品研發。”落艷嬌說,相信在未來,各種各樣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應用將更好地守護群眾健康。

  未來顯示:

  堅定“追光”夢想

  電子顯示屏“憑空消失”,其呈現的畫面轉而懸浮在空中,用手指觸碰就能實現交互操作。不久前舉行的第四屆贛商大會上,江西像航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一款無接觸電梯按鍵終端,通過無介質全息技術將科幻場景照進現實。

  技術的革新,給人們生活帶來巨變,也賦予顯示設備新的生命力。

  去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印發新產業標准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未來顯示等9個未來產業標准研究方向。“未來顯示是一個涵蓋多種新興顯示技術和應用的領域,也是我省電子信息產業向未來衍生的重要方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應炯表示,依托我省首個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培育未來顯示產業,既切合我省產業發展基礎和發展趨勢,也符合國家未來產業發展導向。

  2023年,全省顯示產業實現總營業收入約1000億元,佔電子信息產業總營業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LED產業目前已形成集外延、芯片、封裝、模組、應用於一體的LED產業全鏈布局,正在向多元化、專業化、精細化領域升級。

  未來已來,江西如何探索新賽道?

  在江西兆馳晶顯有限公司展廳,公司副總經理楊長方從大屏上取下其中一塊顯示屏,又隨手裝上。“公司顛覆傳統LED顯示模組制造工藝,採用COB倒裝工藝生產Mini LED顯示模組,具有成本低、顯示清晰、性能穩定的特點,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楊長方說。

  “隨著LED顯示技術成熟及成本下降,LED顯示正在向室內外各類大屏顯示快速滲透。”南昌高新區科經局工信科科長曾祥勝表示,以Mini/Micro LED為代表的微顯示技術,是南昌未來顯示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作為擁有自主創新硅襯底LED技術的生產企業,晶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率先將其大規模產業化。“企業正加大力度開發硅襯底Micro LED技術,這是企業進入未來顯示產業的前瞻性布局。”公司副總監王瓊告訴記者,這項技術可以應用於AR眼鏡、大屏顯示、萬級像素的矩陣式車燈,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以10年至20年的維度來看,LCD加Mini LED背光顯示和Micro LED直顯兩個領域疊加,極有可能成長出一個5000億元以上規模的市場。”江西沃格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偉華認為,未來顯示行業發展,將有效帶動國內現有LCD產能釋放以及LED行業發展,同時有效提升國產化率,實現我國半導體新型未來顯示彎道超車。

  今年8月,南昌出台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將未來顯示作為布局未來產業的重點賽道之一。南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電子信息科科長熊瑾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將引進相關企業,重點發展硅襯底LED芯片、元宇宙全息光學器件、新型顯示、下一代移動通信等產業,加快Micro LED顯示關鍵技術突破並實現產業化。”

  隨著5G、AI、近眼顯示交互等技術快速發展,虛擬現實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發展好虛擬現實可以更好驅動未來顯示產業升級。”中國移動虛擬現實創新中心董事長黃聖明說,“我們將積極推進VR+融合創新,助推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數字化變革。”

  未來航空:

  “飛”向低空風口

  11月2日,2024中國航空產業大會暨南昌飛行大會在南昌瑤湖機場開幕,今年大會新增了低空經濟主題展示區,110余家知名企業參展。

  從大中型飛機到小微飛機,從載人飛機到無人機,天空中新增了許多身影,全球航空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賽迪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10644.6億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省委十五屆六次全會確定未來航空為未來產業培育的重點領域之一,這都為我們抓好未來航空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應炯說。我省憑借深厚的航空產業底蘊及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力圖在這新風口中展翅高飛。

  “提前布局未來航空產業非常有必要。”在南昌航空大學教授熊俊輝看來,雖然江西航空制造業有扎實的基礎,但面對低空經濟的發展熱潮,如果不搶佔先機,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掉隊。

  事實上,江西謀定后動。

  景德鎮作為全國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和直升機產業示范基地,眾多航空研發制造企業匯聚一堂。“目前01架技術驗証機已經完成總裝下線,計劃月底實現首飛。”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鄧景輝透露,景德鎮直升機廠正在開展3噸級全電驅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驗証機的研發,爭取早日實現產業化。

  我省“涉航”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和技術升級。江西銳威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西研究院,研發出三維工業CT為代表的智能X射線成像檢測技術與裝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實現了全國產化,進一步助力航空領域的制造與維護。

  “我省將積極爭取在贛布局建設無人機實驗、檢測等測試試驗適航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制造產業鏈附加值。”應炯說。

  在贛州低空經濟產業園,每天都有無人機產品進行升空測試,繁忙時一天內20余架航空器同步試飛。“這裡擁有國內首座工業級無人機射流式風洞試驗室和無人機綜合檢測試驗室,可為無人機生產企業提供從研發、生產到測試全流程服務。”贛州市南康區無人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鈺說。2023年以來,贛州區域內無人機飛行6萬架次,裡程超1.5萬公裡。

  “大飛機、直升機等航空產業優勢不能丟,鋰電、電子信息等配套優勢也可以加以利用。”省發展改革委高技術產業處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我省積極探索將贛州、宜春等地的新能源產業優勢與航空產業相結合,努力發展航空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配套產業鏈。

  在距離贛州低空經濟產業園30多公裡外,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廠房熱火朝天。作為中國首批實現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產的企業之一,該公司生產的鋰電池被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無人機等領域。“現在低空經濟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狀態,我們公司的業務也從專注於汽車電池向無人機電池方向拓展。”孚能科技副總裁、研發院院長姜蔚然說。(楊碧玉 李耀文 朱兆愷 董文濤 陳暉 殷琪惠)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