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江西上栗:農文旅融合 宜居宜業更宜游

2024年11月14日15:55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大院村裕樟園依山傍水,樓泉村越野賽激情澎湃,楓橋村美食香飄萬裡……作為國家A級生態鄉鎮,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鎮赤山鎮充分發揮近郊優勢,在全鎮所轄17個村全力打造“把周末交給赤山”農文旅融合品牌,深挖鄉村多元價值,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讓鄉村宜居宜業更宜游的振興新路。

孩子們的樂園

“我們去赤山參加豐收營了!”“我們在赤山參加攀樹營”……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孩子來到赤山鎮幕沖村的研學基地,親近大自然、探索山野奧秘。

2019年起,幕沖村將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和交通便利的地理優勢有機結合,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著力打造設施齊全、項目豐富的“鄉約幕沖研學基地”。目前,該基地開發有農耕種作、鄉村美食、紅色文化、創意制作、素質拓展等5大主題20多個項目課程,有可同時接納3000人用餐的農家樂、1500人集體團建的戶外活動大棚、500人住宿的民宿土樓,以及一批專業、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教練隊伍,吸引了萍鄉及周邊各地市的不同學校、機構、團體、家庭紛紛前來開展周末營、假日營、夏令營、冬令營以及家庭親子、團建拓展等活動,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村民們的家園

在位於萍水河畔的黃田村稻魚螺產業基地內,稻苗已經收割入倉,圍繞在稻田周圍的水凼中,可見大小不一的田螺,魚兒在田螺中穿梭。

前些年,黃田村由於村級發展規劃缺失,基礎設施相對滯后。2023年,赤山鎮將黃田村納入鎮域產業風光帶整體規劃,黃田村借勢引入“三十六灣”稻米種糧大戶高小年,以“鎮村引導+群眾土地流轉+合作社復耕”的方式,把附近的撂荒地全部流轉至村后,建起佔地 329 畝的全縣最大稻魚螺產業基地,將農田田埂加高加寬並在周邊開挖魚溝魚凼,整理疏通灌溉溝渠系統和攔魚螺設施,推動清華大學“稻魚螺”養殖專利技術在此落地生根,實現了稻苗香、魚兒肥、田螺壯“一田三收”的豐收盛景,也推進了村民家門口就業致富的安居願景。

“我這個年齡出去找工作不太好找,能在家門口務工,每月還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很知足了。”基地的稻魚螺科普館裡,村民歐陽世華剛剛捕撈魚螺歸來,正將活蹦亂跳的魚兒放入定制的綠色真空包裝袋裡。

據黃田村黨支部書記葉華萍介紹,村委會打算借助距離市區較近的優勢,引入研學活動,吸引市民游客過來體驗農耕文化,體會親身插秧、捉魚、摸螺的樂趣,通過勞動教育實踐課程的開發,把農業生產和教育緊密結合,豐富“把周末交給赤山”農文旅品牌內涵。

鳥兒們的天堂

“我家孩子特別喜歡動物,今天特意帶孩子來這裡觀察鳥。”白鷺科普館裡,家住萍鄉安源新城的陳女士夫婦,正帶著兒女認真觀看科普介紹。

赤山鎮赤山村謝家灣自然村有一片樟樹林,周邊小溪小河中還有豐富的魚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白鷺遷徙而來,形成了赤山村的獨特風景。

2023年,赤山鎮以這片白鷺棲息的山體為中心,精心策劃、打造出一個白鷺與人和諧共生共享的家園——鷺隱家園,並在周邊修建起低噪音、輕灰塵的瀝青路,利用閑置老宅裝修打造成白鷺科普館,為周邊村民和來來往往的游客普及愛鳥護鳥知識,為鳥兒創造更加舒適的生存環境。與政府改造同步,謝家灣的村民自發降圍牆、改舊廁、美庭院,易舊俗、傳家風、樹新風,赤山村日益成為鳥兒們的天堂。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白鷺遷徙而來並在此棲息、繁衍。和白鷺相伴的30年時間裡,我們謝家灣的村民都把白鷺當成自家孩兒般愛護,為此我們還成立了愛鳥協會,有志願者50多人。”赤山村義務巡防隊員鐘志勇一邊巡護,一邊介紹。他說,正是因為有了政府和村民的雙向奔赴,才有了今日2000多隻白鷺在謝家灣樟樹林翩翩起舞,也才有了絡繹不絕的游人慕名而來。

依托流經赤山蜿蜒向西的萍水河,赤山鎮將河畔依次分布的17個村連點串面,逐步豐富了“把周末交給赤山”的文旅內容,打造和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各具特色、活力四射的文旅品牌,將赤山變為萍鄉“后花園”。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