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江西
在世界瓷都 聽到不一樣的掌聲
視頻:孔文進
“大咖”接踵而至,“打卡”趨之若鹜。
十月中下旬舉行的2024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董明珠、俞敏洪、單霽翔等“大咖”雲集瓷都,他們的頻頻點贊,把世界瓷都景德鎮一次又一次送上熱搜。
如今,掌聲已經退去,但這座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名的城市已然圈粉無數,越來越多人開始從更多維度去品讀它,去擦亮和叫響“世界瓷都”這個金字招牌。
“碎”的哲學
10月中下旬,2024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在景德鎮國際陶博城開幕,一場集博覽貿易、文化交流、投資促進和開放合作於一體的陶瓷盛會由此開啟。
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陶博城會展中心與交易中心人流達43萬人次,創歷屆瓷博會人氣新高。
知名企業家董明珠在陶博城主展館參觀時,在一場瓷器“找茬”活動中,臨時充當了一把瓷器質檢官。
“這個杯子有問題嗎?”董明珠問。
“有的,您找一下。”工作人員說。
董明珠拿起一件瓷器,找了半天也沒有發現問題,在工作人員的提示下她才發現了杯子上一處很微小的瑕疵點。隨后,工作人員建議董明珠將其砸碎,董明珠婉拒:“我要帶回去教育員工 。”
“這是一種責任,是工匠精神的一種深刻體現。”在當天舉行的一場論壇上,董明珠再次分享了展會上的這次體驗。
董明珠不想砸碎有瑕疵的瓷器,是為了帶回去警醒自己,警醒員工。而展會工作人員請人砸碎有瑕疵的杯子也是為了向大家傳遞一種相同的理念。砸碎和不砸碎的背后有著同樣的邏輯,那就是“碎”的哲學傳遞出來的工匠精神。
提到“碎”就不能不提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可以說博物館展品的一大特色就是“碎”。因為御窯嚴格的揀選制度,它們落選卻不得外流,隻能打碎。
在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的“網紅牆”上,展示出65件明代“空白期”青花瓷枕的修復件。夜幕降臨,這些修復件被燈光點亮,明與暗在破碎的瓷片間共舞,工匠精神就在這樣的碎片中傳遞至今。
工匠精神是景德鎮的靈魂。今年6月,景德鎮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窯遺址——徐家窯復燒開窯,涵蓋郎紅、花釉、青花、茶葉末等品類的6000多件瓷器,從泥到器,浴火重生。
“這不僅是一座窯的重新點燃,更是我們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和柴窯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景德鎮市燒煉非遺傳承人余喜來說。復燒現場,不僅有老手藝人,還有年輕人,工匠精神就這樣通過“傳幫帶”不斷傳承,不斷延續。
據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中心統計,景德鎮市現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899人,其中國家級11人,省級以上190人。正是這些傳承人既師從古法又大膽創新,讓老手藝在傳承中“活”起來,讓非遺在創新中“潮”起來。
老遺產 年輕態
如果說董明珠關注的是景德鎮的歷史,那麼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俞敏洪關注的就是景德鎮的未來。
在參觀了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景德鎮陶陽裡歷史文化旅游區等地后,俞敏洪感嘆道:“景德鎮是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因為有年輕人的地方,它就會充滿活力。”
天色將暗,一個由兩張長約1米多、寬約40厘米的桌子拼接而成的攤位上,來自海南的90后朱益后開始擺放自己制作的陶瓷產品。墨綠色的桌布上,褶皺清晰的橙色橘子、黑白紋理分明的瓜子等陶瓷制品,受到游客追捧。
在陶溪川的創意集市上,像朱益后一樣租攤位出售陶瓷產品的攤主不少。他們中,以年輕人居多,為夢想、生存或興趣,在景德鎮待了下來,還有一個特殊的稱呼——“景漂”。
除了逛創意集市和老板砍價,游客還可以在陶溪川美術館看展,在小廣場上聽抱著吉他的年輕人淺吟低唱,也可以駐足逛逛充滿藝術氣息的創意店鋪……總之,夜晚是一天中陶溪川最熱鬧的時候。
陶溪川原是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停業荒廢的老廠房。如今,獨具特色的鋸齒形、人字形廠房,高聳的煙囪、水塔以及牆上的老標語等通過設計“變廢為寶”,融入到街區每一角落。
老遺產,年輕態。在陶溪川,厚重的歷史感和年輕的活力共生共發,在景德鎮,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在這裡連接,
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証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
景德鎮是座開放包容的城市,自古以來,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能人巧匠在此聚集。現如今,6萬多名“景漂”來到景德鎮追夢,其中“洋景漂”高峰時達5000多人。他們在這裡逐夢、創作、安家,尋找詩和遠方的“鎮生活”。
為此,景德鎮成立專門機構服務“景漂”,全面優化政策“軟環境”,讓“景漂”有歸屬感。
比如,俞敏洪參觀的陶溪川,2016年正式開園后,匯聚了2萬多名年輕的手藝人、藝術家和設計師,他們來自全國各地,為這片土地注入了獨特的生機與活力。
年輕人的捧場,讓景德鎮旅游熱度居高不下,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景德鎮市已接待國內游客5645.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49.21億元。
“青花”出海
“每次來景德鎮都很受鼓舞。”10月18日,在2024景德鎮論壇上,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回憶起參與景德鎮考古調查發掘,並感受到景德鎮近年來的巨大發展時如此感慨。
單霽翔介紹,在故宮收藏的超36萬件(套)陶瓷中,有90%來自景德鎮官窯瓷器。在明代的景德鎮,陶瓷精品會選送到紫禁城由皇家獨享,落選的瓷器在景德鎮被打碎深埋。
而今天,故宮成了一個博物館,景德鎮地下的瓷片標本也通過考古發掘重見天日。
依托這些古老的瓷片和其中承載的千年陶瓷文化,景德鎮正自信從容地推動“陶瓷出海”。
“我們是這幾年轉型外貿的,得益於當地政府大力支持,企業今年的訂單很充足。”景德鎮雨秋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昌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訂單同樣已經鋪滿全年的還有QOMO全球日用陶瓷器具平價超市(景德鎮),已向東盟國家發出價值5000萬元陶瓷器具。
寫好“阿拉伯藝術節”下半篇文章﹔景德鎮陶瓷官方旗艦店首次走出國門,進駐全球最大購物中心迪拜MALL﹔通過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國際友好城市等平台,開展對外交流,友好關系意向城市增至30個,國際“朋友圈”加速擴容……
如今,景德鎮正用“陶瓷語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在不熄窯火中,孕育瑰麗的陶瓷文化﹔在碧海揚帆下,遠播璀璨的中華文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