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守護野生動植物的美好家園

—江西省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亮點頻現

2024年12月23日08:3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12月17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和省林業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成果。2019年,我國正式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江西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現狀如何,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記者進行了關注。

  構建自然保護地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今年9月,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管理局挂牌成立。

  2021年,鐘靈毓秀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保護地武夷山,以其獨特的生態人文資源,被正式批准為我國首批5個國家公園之一。3年來,武夷山國家公園在生態保護、管理體系等多個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為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成功案例。

  “自然保護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載體。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是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 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黃俊表示,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美麗中國“江西樣板”建設。

  近年來,江西省全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出台《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到2035年自然保護地要佔全省國土面積12%以上的目標。省林業局制定全省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為構建統一、規范、高效並兼具江西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繪制“路線圖”,並出台《江西省自然保護地管理若干規定(試行)》等規范性文件,構建起全省自然保護地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

  為妥善解決自然保護地劃定不科學、交叉重疊等歷史遺留問題,2020年,江西省林業局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全面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整合優化后,全省自然保護地由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三大類構成,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分類體系更加科學,保護功能更加完善。

  加強對自然保護地的全覆蓋監管

  當前,江西省林業局聯合六家省直單位,正在開展全省自然保護地整治專項攻堅行動,實現高頻次、高強度、全覆蓋監管。

  我省在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過程中,牢牢把握“嚴格保護、世代傳承”原則。2020年起,省林業局聯合省自然資源廳建立自然保護地內建設項目聯審聯批制度,規范建設項目涉及自然保護區范圍的審查審批程序,截至目前,已核准工程項目700余件、依法審批工程項目110余件,既有力保障了一批重大項目實施,又嚴格防范了非法侵佔自然保護地的行為發生。

  目前,我省在全國率先建設了覆蓋全域的江西省自然保護地智慧管理平台,並建立自然保護地疑似點位預警核查制度,定期開展自然保護地衛星遙感預警核查工作。

  “我省已經形成自然保護地疑似點位實地排查、問題確認、台賬建立、整改銷號等一系列閉環管理機制。2023年,全省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遙感問題點位數量同比下降42.8%。”省林業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負責人表示。

  依托獨特資源加速釋放生態紅利

  截至目前,我省成功創建了5處世界遺產和4處世界地質公園,共建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542處,保護了全省50%以上的森林生態系統、30%以上的濕地生態系統和9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過去難得一見的白鶴、梅花鹿(華南亞種)、藍冠噪鹛等珍稀野生動物在自然保護地內頻頻現身,資源冷杉、美毛含笑、大黃花蝦脊蘭等瀕危植物也在自然保護地內得到“休養生息”,贛鄱大地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

  依托這些獨具魅力的資源,我省生態紅利也在加速釋放,目前已舉辦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周)活動,帶動江西綠色生態品牌持續打響。2023年,全省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產值達1461.73億元,同比增長10.6%。

  近三年來,我省共爭取到中央財政對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金支持2.14億元,省級自然保護區補助資金也由過去的每年8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1200萬元。同時,全省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內生態公益林補償標准,已分別提高到每年每畝35元、33元、29元。我省還建立了中央生態補償與自然保護地年度監測評估獎懲機制,近兩年累計下達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獎懲資金8000萬元,進一步增強了屬地黨委政府主動支持自然保護地建設的意識。

  此外,我省依托各類自然保護地打造了一批林草科普基地和特色自然教育品牌,通過優先聘用當地群眾為護林員、支持當地適度發展林下經濟等方式,讓廣大群眾共享自然保護地發展紅利。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