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層樓
——瑞昌城市更新既有“面子”也有“裡子”
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園”。全媒體記者 曹誠平攝
青磚黛瓦、窄巷小店、人流如織。漫步在瑞昌市老正街,色調和諧的外牆和各具特色的商鋪令人眼前一亮。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老正街以及周邊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近日已全部完工,共改造沿街建筑581棟,改造景觀9處,改造總面積7.4萬平方米﹔新增太陽能路燈和LED路燈900盞。夜幕降臨,昔日臟亂差、黑漆漆的老正街變得光彩四溢,成為許多市民喜愛的“打卡”地。這是瑞昌市深入推進城市更新,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和智慧城市的一個縮影。
去年2月,總投資4.24億元的瑞昌市老正街以及周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啟動。改造採用“城市織補”的方式,即通過對建筑、街巷、廣場空間的打造,植入多樣化的功能空間和豐富內容,把老建筑融入現代城市生活中,營造富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觀空間。例如,該市通過提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瑞昌剪紙和瑞昌竹編的元素,建設“剪紙街”和“竹編街”,打造出有懷舊、有味道、有故事、有活力、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陽光草坪、翠竹悠悠、曲橋臨波、親子樂園、科普小站……冬日的暖陽下,瑞昌市大唐公園內歡聲笑語,孩子們在嬉戲玩耍,盡顯城市的生機與活力。公園的地下,“藏”著一座污水處理廠。走進污水處理廠,進水槽水流不斷,處理池污水翻滾,但聞不到異味。“我們利用地勢高差,將公園直接建在污水處理廠上面,實現了地上造綠、地下治污,一舉兩得。”瑞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葉建華說,“該污水處理廠總投資1.6億元,去年12月投入使用后,全市污水處理能力由過去的每天5萬噸提升至現在的8萬噸,使城市水更清澈,空氣更清新。”
實施城市更新,是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民生實事。瑞昌市按照“補齊設施短板、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位、留住城市記憶、惠及百姓民生”的改造要求,在城市更新中,努力做到精致建設、精美呈現,全力建設智慧小區、完整社區和文化街區,全面實施老舊小區外立面、樓頂防水改造,對“水電氣路網”進行升級,因地制宜建設“口袋公園”。記者在瑞昌市聖門路、中心街、老正街、赤烏廣場等地看到,改造后的街道、建筑、臨街商業、休閑設施等與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深度融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歷史建筑和空間功能的基礎上,融合歷史與未來、傳統與創新,充分展現城市氣質,使城市功能“更”上一層樓。
城市更新,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近年來,瑞昌市共投入13.44億元,對41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總建筑面積293.51萬平方米,惠及3.36萬戶居民﹔打造完整社區5個,惠及8576戶﹔改造菜市場8個,建設小花園、小游園和小憩園6個,讓城市既有“面子”,更有“裡子”,讓群眾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全媒體記者 曹誠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