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義:國有林場闖新路 綠色林海展新顏
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位於江西省西南邊界,下轄高坌、密溪等10個分場,經營總面積41萬畝。群山披綠,樹木蔥蘢,林下生金,一幅美麗的綠色生態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近年來,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鑄牢“兩山”理念,以國有林場綠色發展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強化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利用,抓實林業項目建設,全力提升結對幫扶水平,為崇義高質量綠色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榮獲“全國十佳林場”。
抓保護重培育
夯實綠色發展底色
眼下正值冬季森林防火期,護林員黃基有增加了在高坌林場赤坑工區巡林頻次。作為崇義縣打造的森林經營樣板林示范基地,這裡有櫧、栲類等珍貴樹種,南酸棗、木荷、閩楠等樹種漸次分布,山野披上綠色外衣。
為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和林業強縣建設,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全力做好增綠文章,每年實施4.5萬畝以上的森林后備資源培育,年投入后備資源培育資金超180萬元,有效保障資源循環利用。同時,建設了楊梅塘、田坑、赤坑工區3個森林經營樣板林示范基地,承接了多次全國性考察、調研和現場會議。
增綠更要護綠。當地打造了一支以森林防火宣傳、防火巡護、野外火源管理和火情早期處置為主要職責的森林防火半專業扑火隊,並通過省級驗收,全面落實森林資源保護機制,扎實開展防災隱患排查和巡護,嚴防森林火災和損林、毀林事件發生。
“近年來,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協助民營林場、經營大戶在非森林防火重點期進行野外煉山作業,派遣了半專業扑火隊200余人次參與煉山作業,完成了4500余畝山場的煉山工作,確保造林質量與用火安全。”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總經理甘東波介紹道。
護綠還要興綠。國有林場總場以林地入股方式,加快發展林下經濟。2024年,林場分別與贛州格正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江西省供銷草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種植了崗梅、雞血藤、茯苓等中藥材6640畝。按照林地租金及股份分紅,每年林場可增加6.6萬元收益,以生態為基底的產業高質量發展讓崇義釋放出新的綠色能量,彰顯出新的綠色活力。
抓項目激活力
增強林場發展韌勁
“我們的山交給林場經營,終於安心了。”橫水鎮魚梁村珠洞組村民紛紛感慨道。
原來,在2006年,下珠洞的集體林承租給了第三方經營。但受承包期經營年限及鬆疫木採伐政策等影響,造成經營困難。經過多次村民代表大會的討論,2020年,橫水鎮魚梁村珠洞組、承租方與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簽訂合作協議,決定將448畝山交給國有林場經營管理。
為大力調整和優化森林結構,著力提升森林質量,近年來,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通過“場村聯營”合作造林、租賃集體低質低效林等方式,投入資金1600萬元,完成場外造林面積1.17萬畝。以下珠洞林場為例,在國有林場的經營下,該林場一個輪伐期畝均蓄積量增加3立方米,每畝增值1600元,合計增值72萬元。
同時,縣政府制定《崇義縣國有林木收儲項目實施方案》,計劃投資10億元,對縣域內集體林的人工鬆杉林、毛竹林、闊葉林等商品林進行收儲。通過項目實施,有效解決林農、民營林場、集體等林權經營者當前面臨的技術人員短缺、管護力量不足、資金流緊張等問題,推動集體林業經濟的發展。如今,崇義縣活立木蓄積總量由2021年的1941萬立方米增至2023年的2061萬立方米。
抓結對共富裕
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政府對民營林場非常支持,我們把林農分散的林地流轉並集中管理,每年在林業部門的指導下,科學有序造林或補種,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提升。”崇義縣虹亮木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長亮說。
為促進國有、集體、民營林場協同發展,崇義縣國有林場總場積極探索出人工杉木大徑材復層林、天然闊葉混交林等6種經營模式的經驗,並與民營林場攜手開展“大手牽小手、實現共同富”活動。通過簽訂幫扶協議、定期組織技術培訓班、現場指導等多元化措施,帶動民營林場發展。
甘東波告訴筆者,10個國有林場分場都與兩三個民營林場簽訂了幫扶協議。2022年以來,共舉辦森林經營、產業發展等專題培訓16次,培訓人員360余人次。通過平台交流學習,實現了資源共享、技術互補,共同推動了森林可持續經營。
林場更強了,能帶動的林農就更多了。數據顯示,崇義縣通過創新“國有林場+村集體+農戶”經營模式,近三年,共完成森林資源培育28.8萬畝次,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通過林業經營活動,每年吸納林區周邊村、組富余勞動力1100余人,人均年增收1.2萬元,為協議林林權單位每年創造約330萬元的山價收入及80萬元的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收入,平均每年涉及62個村組。(林 海 謝智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