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從“網紅”闊步邁向“長紅”

——南昌全域旅游的實踐與思考

2025年01月06日08:59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光陰荏苒,流年似水。

新年的陽光洒在贛江水面上,近處波光粼粼,遠方遼闊湛藍。赴原城紀跨年,去滕王閣看“海”,趕萬壽宮聽一支麥脫口秀,往五星白鶴小鎮觀鳥,到八一廣場看升旗……打開社交媒體,南昌熱度持續飆升。

最近三年來,南昌市堅定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充分挖掘豫章文化精髓,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城市形象不斷刷新,闊步邁向“長紅”。

從單點游覽到全域融合

這些日子,以嶄新姿態迎客的滕王閣景區牽動人心。

滕王閣景區既是南昌也是江西對外展示的一張文化名片,一直站在南昌的“C位”。憶往昔,這個“C位”在國內外一眾著名文旅IP千帆競發的大背景下,並沒有明顯的“出位”優勢,無論是游客數量還是口碑,都處在不溫不火的位置。

究其原因,在文旅市場越來越強調新模式新玩法、不斷提升能級的當下,城市文旅品牌建設靠景區單點升級已很難突破流量天花板,唯有要素互聯,通過產品組合帶來流量疊加效應,才能賦予文旅更大的想象力。

近年來,南昌市果斷構建全域旅游格局。2024年,梅嶺旅游度假區入選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銅源峽、繩金塔景區晉升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東湖區獲評2024年“風景獨好”旅游名縣(區)。

另外,蟠龍峰景區、五星白鶴小鎮免費開放,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上新、110家孺子書房全面運營、保利大劇院盛大開幕﹔大士院全新開街,聯動萬壽宮、珠寶街重燃“城市煙火氣”﹔八一廣場升旗儀式搶眼,春節、國慶節煙花晚會閃耀﹔明星演唱會“吸粉”、羽毛球世青賽掀起青春風暴、“英雄馬”點燃奔跑激情……農文旅、文商旅、文體旅互動賦能,花樣翻新。

滕王閣景區“還江於民、還岸於民、還景於民”及北擴工程,是2024年度南昌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之一。2025年元旦當天,滕王閣景區新妝亮相,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綿延近3公裡,宛如一幅靈動的水墨畫卷在贛江之畔徐徐展開,游客登閣覽勝、乘船觀“海”、賞景嘗鮮,美好體驗無縫銜接。

滕王閣景區的成功轉型與品質提升,已產生顯著輻射帶動效應,構建起以“滕王閣—萬壽宮—繩金塔”為核心的文化旅游商圈,深度推動文化與旅游、商業、休閑等產業有機融合。

滕王閣景區收費區域“縮水”,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卻“雙增”。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至11月,滕王閣景區接待游客1209萬人次,核心景區接待游客379萬人次、同比增長4.1%,景區旅游綜合收入1.35億元,同比增長10.02%。免費開放的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2021年開街以來,至2024年11月底共接待游客超6500萬人次,2024年1月到11月,街區旅游綜合收入超3.5億元。

從單點游覽的“獨角戲”,邁向全域融合發展的“大合唱”,南昌城市文旅規劃已轉向更高層次的全域產品組合、關聯產業融合的比拼,實現消費場景的升級和文旅模式的更新。

南昌市的全域旅游是空間全景化的系統旅游,是跳出傳統旅游謀劃現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謀劃大旅游。拆除景點景區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旅游監管全覆蓋,實現了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

2024年1月至11月,南昌市共接待游客2.18億人次,同比增長7.97%,南昌正成長為“外地人喜歡、本地人自豪、年輕人向往”的富有活力的“長紅”城市。

從門票經濟到產業經濟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文旅不再是游山玩水“收門票”的簡單復制,而是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2024年1月至11月,南昌市旅游綜合收入2196.36億元,同比增長9%,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文旅動能。從絕對數量來看,文旅產業已成為南昌產業發展的后起之秀。這與南昌市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保持一致:從“二三一”向“三二一”方向調整,即第一、第二產業比重減少,第三產業比重增加。

縱觀近年南昌市的文旅發展,項目為先、產業經濟發展動能更加強勁是顯著特點。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文旅重點招商成效顯現,簽約文旅項目16個,總簽約投資額22.19億元﹔全市現有重大重點文旅項目65個,總投資545.23億元﹔正全力推動市圖書館新館項目開工建設,新豫章書院、市博物館新館、梅嶺雲端索道等一批文旅新地標加速推進。

通過重點扶持,不斷激發產業動能,2024南昌文旅消費季暨“豫章早七點”活動,一次配發了5000萬元專屬文旅消費券,帶動南昌文旅消費超億元﹔積極推進“文旅貸”試點工作,41家企業被納入“文旅貸”名錄庫,發放貸款企業8家共3290萬元。

設計精巧、內涵豐富的“南昌禮物”旅游商品,已成為很多來昌游客的“心頭好”。南昌市積極扶持南昌旅游集團成立旅游商品企業,通過兩年來的有效運營,2024年該企業銷售額有望突破5000萬元,利潤突破1000萬元。

從經營景點到運營城市

2024年前三季度,南昌全市博物館接待參觀群眾700余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從“特種兵”式旅游的走馬觀花,到流量初起的“網紅”城市,再到今天的城市形象躍升,南昌的蝶變,是謀定而動、大膽破局、堅定前行的生動注腳。

南昌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萬利平認為,南昌的流量和“網紅”只是表象,品質和體驗感的提升才是內核。

時光不負有心人。倫敦世界旅游交易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十大旅游目的地必去城市”,南昌位列其中。攜程發布的2024年口碑榜年榜,南昌又入選“全球100熱門目的地”“亞洲100熱門目的地”。《世界城市名冊2024》中,南昌從第301位,躍升到第181位,成為進步最快的城市之一,“物華天寶的生態城市,人杰地靈的英雄南昌”的城市品牌更加響亮。

“胡子工程”影響城市形象,考驗民心耐性,2022年至2024年,南昌市連續三年向“胡子工程”開戰。梳理這三年完成攻堅銷號的部分“胡子工程”,像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新址建設、繩金塔周邊道路改造、孺子亭公園綜合改造、八大山人廣場公共停車場等項目直接和文旅相關。

南外環高速公路、志敏大道改造、雙港大街上跨昌北站立交橋提升改造、老電力大樓拆除等“胡子工程”的攻堅銷號,使曾影響城市形象的老工地,華麗變身城市發展的風景線。“人人都是旅游環境,處處都是旅游景點”,它們的驚艷,見証了南昌全面落實省會引領戰略,聚焦“一樞紐四中心”建設目標攻堅克難的決心與行動,亦彰顯了從“經營景點”到“運營城市”觀念的轉變。

無論是“十橋同架”還是“六壩共筑”,每年票決的“十大民生實事”,在大手筆扮靚城市外貌的同時,也為文旅增添了精彩大寫意。

一座外表美麗、肌理干淨、人民溫暖的城市,才能讓遠方的客人“沒來都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從市井民生到城市精神

不謀一域者不足以謀全局,不謀一時者不足以謀萬世。

解構南昌文旅的出圈,與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密不可分。把文旅工作放在全省、全國大局中來定位和統籌,南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文旅發展定藍圖、作部署、提要求。

南昌市持續在城市活動中根植城市精神,從八一廣場升旗儀式激蕩家國情懷的自信,到國際龍舟賽百舸爭流的奮發﹔從千名“泳士”橫渡贛江的團結、十萬人迎新健步行的齊心,到每個節假日推出的軍人免費客房活動,“敢為人先”的八一起義紅色基因生生不息,“天下英雄城”無愧英雄之名。

根據規劃,到2025年,南昌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在2022年基礎上實現翻番,旅游產業主要指標增幅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在江西全省規劃中,南昌還被賦予成為全省文旅產業發展“極核”的期望,明確要推進建設以南昌為旅游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體系,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2024年12月5日,國務院正式公布批復《南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吳頔表示,在城市公園體系方面,《規劃》立足南昌“大都市、大生態”的特色,完善城鄉公園體系建設,均衡優化公園綠地布局,形成內外銜接、融合成網的“生態—綠地”開敞空間系統。《規劃》提出適時推進近郊區域郊野公園建設﹔圍繞青山湖、艾溪湖等城內大型湖泊水系,打造一批內容豐富、設施完備的綜合公園﹔因地制宜推進具備特定使用功能的專類公園建設﹔見縫插綠增補社區公園、小游園和街頭綠地,繪就“推窗見綠、出門即景”的美好畫卷。

2025年,目光如炬、奔跑不息的南昌,必將帶來更多驚喜。(楊希勤 記者 吳志剛)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