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高校+鄉村”志願服務機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為鞏固校地共建良好成果,共青團靖安縣委充分挖掘駐靖高校資源,積極探索駐地高校志願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構建“高校+鄉村”志願服務合作機制,即搭建服務平台鏈接校地共建、建立志願聯動模式實現服務精准管理、圍繞重點產業打造志願服務樣板,通過組織在校學子進鄉村,針對扶弱助困、敬老愛老、生態環保、課業輔導、服務群眾等方面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以實際行動展示新時代青年學生的良好風貌,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
搭建服務平台,鏈接校地共建。為進一步推動校地間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發展壯大學生志願者隊伍,共青團靖安縣委充分發揮屬地優勢,積極加強與駐地高校南昌交通學院的溝通聯系,探索建立點對點幫扶模式(暨1個學院定點服務1個村),堅持就近原則,在駐地高校所在鄉鎮附近的鄉村振興幫扶村打造了2支高校志願服務隊,暨在香田鄉紅崗村成立的智能制造學院大學生志願服務活動中心和香田鄉黃龍村成立的文法學院結對共建基地,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平台鏈接校地合作,組織交通學院學生志願者到村內開展“學科輔導、反詐防騙、保護環境、關愛困難群眾、消防安全知識宣傳”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發展空間,實現志願幫扶精准化、對接專業化、服務實時化。
建立志願聯動模式,實現服務精准管理。為充實參與鄉村振興的青年人才力量,共青團靖安縣委推動兩個村以“大學生志願服務隊”為核心,建立“村民志願者+大學生志願者”聯動服務模式,定期組織大學生志願者積極參與非遺傳承、扶貧幫困、助老服務、紅色宣講、文化惠民等各類主題活動中,以村民志願者帶動大學生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農家炕頭,真正向下扎根了解村情村貌、民情民意﹔大學生志願者則按專業、特長分類,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給村民志願者帶來非遺手工制作、普法宣傳教育等培訓,激發村民志願服務隊的內生力,雙向賦能實現雙向奔赴。
圍繞重點產業,打造志願服務樣板。為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共青團靖安縣委以志願服務為依托,實現“創新式”聯動、“互惠式”服務、“嵌入式”發展。探索建立“村委點單、團委協調、志願者接單”的志願服務機制,通過“志願+清單”的模式建立供需匹配機制。前期,由村委牽頭,以村民需求為導向,充分調查村民的需求和意見,定期以群眾說事日、走訪座談等方式了解村民需求,及時反饋給高校志願服務隊,縣級團委協助做好后勤保障,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對“需”開展服務活動。2024年以來,重點針對鄉村振興產業,先后組織高校志願服務隊開展翠冠梨、油茶採摘等服務5場次,參與人數200余人次,實現志願服務和鄉村振興聯動融合。
2024年以來,共青團靖安縣委組織南昌交通學院2支高校志願服務隊到村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40余場次,參與的大學生志願者400余名,惠及群眾8000余人次,展現出青春擔當,駐地大學生真正成為基層治理的“好幫手”、家門口的“志願者”、鄉村振興的“建設者”。(彭夢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