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舉措保護古樹名木
讓綠色“活化石”煥發新活力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活化石”。近日,九江市林業部門准備對濂溪區一株1000年樹齡的古樟樹進行搶救復壯,為其加裝支撐設施並進行清腐、消毒和有害生物防治。1月9日,記者從江西省林業局獲悉:我省積極守護綠色“活化石”,通過多種方式讓古樹名木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
江西省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已調查並錄入江西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的古樹名木共計16萬多株。古樹名木面臨著各種自然威脅,如病虫害、自然災害等,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維護。去年,全省各地加大對古樹名木保護資金投入,如南昌市投入90萬元對10株“最美市樹·南昌樟樹王”進行養護﹔新余市渝水區安排30萬元對60株古樹名木搶救復壯。
目前,全省已爭取2025年中央財政資金300萬元,用於搶救復壯23個縣(市、區)的94株古樹名木﹔已為2萬余株古樹名木購買商業保險,累計保額約2億元。各地還創新推進古樹名木保護舉措,形成了林業和司法部門聯動保護古樹名木機制,並壓緊壓實古樹名木日常巡護責任。
我省整合司法力量,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去年,景德鎮市林業、司法部門印發聯動保護古樹名木工作方案,並在浮梁縣建立全省首個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蘆溪縣林業、司法部門聯合發出該縣首份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對該縣5株樹齡1100年以上的古樟樹明確保護舉措﹔尋烏縣建立“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以下發檢察建議書、工作提示函等方式,推進古樹名木管護責任落實。
“古樹如有恙,保險來買單”。去年,吉安市吉州區、定南縣、鄱陽縣、樂安縣、武寧縣等地,通過“保險+古樹”模式,構建“主管部門監督執行,保險公司理賠,古樹名木獲益”的保護管理模式,為古樹名木提供穩定的養護資金保障。
我省還匯集省內外專家56名,組建了古樹名木專家庫。去年,專家們錄制的《古樹名木日常養護及搶救復壯》課程,已被列入林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重點課程。我省還把對古樹名木的巡護納入林長制巡林范圍,通過縣鄉村三級林長和護林員巡護,加強對古樹名木的日常管理。(全媒體記者楊碧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