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一站多點、轉型新業態,南昌客運站場積極求變——

看,老站場蹚出新路子

2025年01月16日08:1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旅客在瑤湖西客運驛站候車。全媒體記者 蔡穎輝攝

  近年來,在高鐵、私家車、網約車的沖擊下,道路運輸發送旅客量和旅客周轉量出現明顯下降。經統計,南昌地區各客運站旅客發送量從2019年的325.79萬人次下降到2023年的156.62萬人次,降幅超過50%。沒有了客流支撐,作為重資產、勞動密集的客運站仍需承擔高額的人工成本、資產折舊等,南昌地區客運站場從2019年到2023年,5年累計虧損8902.71萬元。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南昌市交通運輸部門大力推進客運站場轉型升級,扶持客運企業可持續發展,通過打造“一站多點”的創新運營形式,不僅方便了群眾乘車,而且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開展多元化經營,探索出了一條客運站場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便民新舉措

  “為推進客運站場轉型升級,我們依據交通運輸部《道路客運轉型升級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的通知》,在省、南昌市交通運輸部門的指導下,及時調整部署。”南昌市道路運輸服務中心道路客運科科長劉興介紹,南昌客運站場打造的“一站多點”運營形式是以南昌市城區3個客運站場為基點,通過改變傳統的“單一大站”,採用“多點串聯”布局,在地鐵換乘點、大學城、三甲醫院等人流密集區規劃建設服務功能完善的客運驛站,沿客運車輛出城方向選擇旅客集中的公交站台設置臨時上下客點,形成布局合理,相互依托的交通服務網絡。

  截至目前,南昌市建設運營客運驛站8個,分別為:南斯友好路客運驛站、瑤湖西客運驛站、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客運驛站(東湖院區)、新洪城大市場客運驛站、南昌火車站廣場西出口客運驛站、青山客運驛站、昌南客運驛站、經開客運驛站。

  “以前放假回家要從學校坐車去八一大道的長途汽車站乘車,現在直接在學校旁的驛站乘車,太方便了。”1月13日上午,在瑤湖西客運驛站等候發車的大四學生小周告訴記者,該驛站為城東片區及周邊大學生東向出城提供了便利。

  與瑤湖西客運驛站一樣,南斯友好路客運驛站設在南昌大橋西端,為紅谷灘區域向西北出城的群眾提供便利﹔南大一附院客運驛站設在一附醫院東湖院區內部,解決了患者及家屬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新洪城大市場客運驛站激活了新市場的人氣,擴大了商戶的銷路……

  “‘一站多點’運營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江西都市城際公交有限公司(原江西南昌長運有限公司)生產運營部副部長袁琦介紹,截至目前,8個客運驛站總體運營穩定,共開通班次21.08萬個,服務旅客133.14萬人次,增加公司營收4638.24萬元,目前日均客運量1000余人次,高峰時期3500余人次,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得到旅客好評。

  擁抱新業態

  放下包袱的大型客運站場,如何涅槃重生?

  “此前公司旗下的青山客運站,每天收入不足以維持正常運營,僅2023年上半年就虧損101萬元。”袁琦表示,在省、南昌市交通運輸部門的指導與支持下,他們關閉了青山客運站,同步啟用青山客運驛站。改造后的驛站提供客運班車的中途停靠、線上線下購票、候車、安檢、驗票等功能。“客運站工作人員由80多人減少至10人,其他人員通過優化調整至公司新增崗位,每年節約運維成本約80萬元,減輕了企業負擔﹔通過物業對外招租每年增收130萬元,一減一增,企業效益就提升了。”

  江西都市城際公交有限公司重新梳理客運站場布局,拓展站場服務功能,打造“一站多能”。走進南昌長途汽車站,這裡建設的南昌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是成熟的文旅產業園區,內設文旅創客空間、游客專用候車區、文旅展區、旅客轉游客出站通道、旅游車專用發車位等各類功能區,先后引入中旅、春秋等15家旅行社,軍博教育等文化類企業13家,運輸服務企業2家及其他類企業13家,集旅游產品研發、銷售、服務於一體。目前,該中心結合南昌豐富的旅游資源,推出了多條精品一日游線路,打造了孺子書房、主題郵局等文旅產品,深受游客喜愛。

  長途汽車西站通過部分空間改造,打造倉儲配送一體化供應鏈項目、徐坊客運站進行綜合開發,引入具有實力的合作者,共同運營快消品倉配商貿……一個個老站場在保障站場服務的基礎上有效盤活,滿足新業態用地用工需求,實現客運企業轉型升級。

  “‘一站多點’與依托客運站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兩個項目已納入交通強省任務,得到全省各級政府的支持。”江西都市城際公交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勇表示,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努力,站場改革的效果正在逐漸顯現,吸引全國各地的交通運輸部門前來參觀學習。(全媒體記者 蔡穎輝)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