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千年書院煥發時代光彩(人文茶座)
眼下,隨著寒假開啟,不少書院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許多年輕人特地前來感受書院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文脈與學脈在古老的書院中交匯,形成了涵養民族精神的書院文化。
書院肇始於唐,兩宋進入黃金期,從藏書、修書機構逐漸演變為文化教育機構,沿至明清。特別是宋代,書院制度逐漸完善,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嵩陽書院等知名書院,成為當時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這些書院不僅傳授儒家經典,更倡導獨立思考、勇於質疑的學風,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士人奠定了基礎。一代代仁人志士學以致用,成為國家棟梁,為改革積弊、救亡圖存挺身而出,展現了一個民族的優秀分子胸懷天下、心系蒼生、堅持真理、犧牲奉獻的高尚品質。
少年求學時,文天祥在白鷺洲書院拜謁廬陵先賢,立下見賢思齊的決心。他將“浩然正氣”上升到家國層面,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唱。范仲淹在花洲書院創作《岳陽樓記》,追求“大我”乃至“無我”的憂樂觀,對中國知識分子產生了深遠影響。東林書院提倡關心時政、尋求救世之道,探討理學傳統文化思想以利經邦濟世,“三聲三事”對聯廣為傳誦……書院秉持的家國情懷成為讀書人的文化圖騰,積澱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不少典故富含做人做事的道理,是人們修身養性的鮮活教材,也激勵后世為官者志存高遠、造福人民。
而在戰火紛飛的近代史上,在湖南、江西等地,一些書院化身“紅色書院”,成為傳播革命思想的培養皿,見証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歷程。岳麓書院高懸的“實事求是”匾額,激燃了反帝反封建、解放全中國的思想火花。龍江書院裡朱毛會師促成井岡山會師,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如今與會師紀念館連成一體,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民族復興赴湯蹈火,曾在書院住宿和辦公,開展革命活動。從真理追求到經驗升華,紅色血脈在“第二個結合”的探索中覺醒,書院文化為中國共產黨人提供了滋養和借鑒。
今天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從書院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精神營養。一些地方將書院的大門敞開,文保單位向文化空間轉變,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宣教作用,呈現新的風尚。河南鄧州的花洲書院將古代賢人名臣的清廉警句,充實到書院展廳、長廊等設施內,打造廉政文化教育園地。廉江書院位於福州歷史文化名村林浦村,走進其間的家風館,可以細致了解當地林氏家族“養正心、崇正道、務正學、親正人”的家風家訓。江西永新的蓮洲書院陳列紅色文物,如革命先輩的手稿、錚錚誓言等。一批又一批青少年學生前來參觀,沉浸在革命精神的熏陶中,弦歌不斷,在這一刻具象化了。
如今,書院的功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所承載的民族精神歷久彌新。徜徉其間,總有幾棵古樹以強大的生命力向下扎根,枝繁葉茂。樹下沉思,仿佛能聽到琅琅書聲,頗有些“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味,讓人能夠循著千年不絕的文化根基。我們要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使其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和光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