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南康區:共享智造 為家具產業帶來新機遇
有了上下料視覺機器人、AGV物流小車等科技加持,13條智能加工產線隻需配備6名看線員﹔一個通用直料部件餐椅后腿,傳統生產要三台設備經過4道工序完成,現在可一站式制造……近日,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數字共享智造產業園,家具生產像“造汽車”一樣,“共享模式”正為千億級家具產業集群帶來新機遇。
作為“中國實木家具之都”,南康區一直在探索家具產業轉型升級之路。近年來,該區圍繞規上、中小企業共性需求,瞄准產業工藝、效能難提高、家具備料運輸成本高等發展瓶頸,打造數字共享智造產業園,搭建共享制造、共享科創和共享服務三大平台,推動共享智造生態鏈不斷完善。自2024年9月底投產以來,該項目已鏈接近千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達產后預計年產4.2萬立方米家具部件、2萬平方米岩板石材家居產品,噴涂約45萬套家具,總產值約6億元。
共享制造平台整合共享打樣、共享備料、共享部件、共享噴涂,以大品牌OEM代工訂單為牽引,讓單家獨戶生產變成集群協同制造。在園內實木智造廠房共享部件車間裡,加工產線馬力全開,上下料機器人靈活作業,AGV物流小車往來穿梭,所有生產數據實時呈現在調度中心大屏幕上。
“通過規模化、共享化、智能化生產制造,改變傳統家具生產組織方式,推動產業集群降本增效提質。”南康區城發家具產業智能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邱際祿介紹,共享價值不止於提升生產效能,還能為企業排憂解難,“當企業面臨訂單量驟增,平台可迅速響應承接,保障訂單如期交付,減輕企業廠房、設備、資金、用工等壓力。”
產業要向“新”向“綠”發展,離不開強大的技術支撐。產業園共享科創平台聯合高校、科研機構等,自主研發實木家具數字化系統,研究突破一項項關鍵技術,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
家具原材料橡膠木因天然特性,會存在顏色差異,木材表面會有裂紋、節疤、虫眼等缺陷,傳統採用人工檢驗方法對刨光料進行分級,容易因視覺疲勞出現誤檢漏檢,不僅產品質量不穩定,裁切過度還會造成資源浪費。
對此,該平台研發刨光木料分切分級智能產線、木材缺陷視覺識別系統等,形成木材15色等級區分,實現缺陷快速定位和精准裁切,不僅可以提升產品外觀檔次,還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3%-5%。
據悉,該產業園通過打造實木家具數智化生產樣板,示范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同時聯合科技企業開展品牌ODM整體家居方案輸出,研發石墨烯發熱岩木融合家居新品,實現產業鏈產品差異化發展。
在園內,除了設備、技術可以共享,採購、倉儲物流等同樣可以共享。“產業園通過共享集採強鏈、共享倉儲延鏈、共享展廳補鏈,降低產業協作成本,增強產業鏈韌性。”邱際祿說,“此前,我們聯合近二十家企業,整合原材料等大宗貨物採購需求,以集採模式增強議價能力,獲取到了更優惠的價格。”
“‘單個企業不好做的事,交給國企平台來做’的共享模式真真切切給企業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風險。”南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共享智造生態平台的打造,是該區推進產業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邁出的堅實而重要的一步,將助力南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家居制造之都”願景加快照進現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