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網友熱議年輕人——

“花式”過年 煥新春節

葉 子
2025年02月07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今年春節,“這屆年輕人開始整頓年味了”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在大家的印象裡,年味似乎總是帶著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固定模式:忙忙碌碌准備年夜飯,規規矩矩拜年走親戚,熱熱鬧鬧看演出……然而,當接力棒交到年輕人手中,春節也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逛非遺市集、買文創年禮,新年貨喜慶又時尚﹔穿漢服旅拍、發送表情包“電子拜年”,新年俗接連涌現﹔做新式年夜飯、品傳統美食,新風尚有滋有味……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年輕人在“花式”過年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年味的歷久彌新。

  “賽博年貨”有新意

  以往,家裡的年貨清單上總少不了瓜子、糖果和花生這“老三樣”。如今,在年輕人的年貨購物車裡,螺螄粉、火雞面、魔芋爽等網紅零食成了新寵,樂高橘子樹、jellycat玩偶等創意小物讓人眼前一亮,就連寵物也擁有了唐裝披肩等充滿“年味”的服飾。這屆年輕人追求個性化、潮流化,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從年貨開始,就擁有一個與眾不同的開始。

  “新中式服飾太美了,非常有過年的氣氛,”選擇漢服作為“新年戰袍”,是周軒早就計劃好的,“今年是首個非遺版春節,我當然要應景。”周軒不光給自己准備了新中式過年裝,連媽媽爸爸的新年衣服都是一手包攬,“出門拍照,非常出片。”

  據新華網報道,蛇年春節前夕,山東曹縣生意火爆,新中式產品的訂單明顯增多。曹縣大集鎮穿越大唐基地是一家做漢服批發的公司,銷售經理王元元說,“4個導購員都不夠用,老板每天都帶著七八個員工一起打包發貨。”遠在千裡之外的浙江杭州,忙碌的場景也在上演。暗紋妝花織金緞馬面裙、方襟盤扣長裙、靈芝環紋提花短襖……杭州環北絲綢服裝城內,各式新中式服飾匯集。新中式拜年服在顏色選擇上多以紅、黃等喜慶的顏色為主,融入祥雲、發財樹之類的紋樣,有著美好寓意,這與人們在春節討個好彩頭的想法不謀而合。

  年輕人成為年貨主理人,他們不再“大包小包”回鄉過年,而是在線上電商平台趕大集,買“電子年貨”,逛“雲上廟會”。

  數據顯示,僅在抖音平台,家鄉年貨特別直播就超400場,年貨節話題總閱讀22.6億。除了各地生鮮食材,數碼及智能家居產品是外地上班族的年貨“新寵”,主打讓老家“煥新”。京東數據顯示,有46.2%的人會給老家買大屏電視、掃地機器人等家電產品,30.4%的人會給老家買智能馬桶、床品等家居產品,消費呈現出綠色化、健康化、智能化的趨勢。

  接過年貨“置辦大權”的年輕人,營造出了不同的年味。比如,傳統的洒金春聯是標志性年貨,然而喜歡花式整活兒的年輕人,早已對春聯下手。有用搞笑符號代替春聯文字的,有用化學元素和化學方程式寫春聯的,還有的直接畫上土味表情包,各種搞怪花哨的春聯被年輕人貼出了新年味,可謂個性十足、創意無限,給傳統的年味吹進了一股活潑的風氣。

  復旦大學旅游學系教授沈涵認為:“‘賽博年貨’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一種創新實踐,它留下了置辦年貨的傳統,也更新了春節的年輕態。年輕群體改變了對傳統年貨的定義,更傾向於購買具有情緒價值的商品,體現自我風格、價值主張以及滿足對情感連接的需求,這反映出近年來年輕一代的文化消費理念。”

  年夜飯上花樣多

  春聯要磁吸的,燈籠要DIY的,年夜飯也不再局限於過往的搭配。這屆年輕人把年夜飯做出了百般花樣,讓創意年夜飯成為舌尖上的春節新味道。

  在社交媒體上,眾多網友晒出了他們家與眾不同的年夜飯:有人把餃子包成了各種可愛的卡通造型,給家人帶來小驚喜﹔有人將西餐的烹飪方式融入年夜飯,做出紅酒燉牛肉、芝士焗龍蝦等菜品﹔有人干脆來一場火鍋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涮著各種食材﹔還有不少年輕人選擇外賣年夜飯,他們動動手指,在手機上挑選來自各地的特色美食,無需繁瑣的烹飪過程,便能享受豐盛的團圓飯。

  微信公眾號“青春浙江”的問卷調查顯示,近半數的年輕人願意掌勺為家人做一次年夜飯,嘗試創意年菜,為傳統的年夜飯增添新意。“陝西關中禮饃、江蘇鹵汁豆腐干、四川李庄白肉,還有重慶的泡菜火鍋。”細細數著自己的年夜飯菜單,90后戶外博主星星接過年夜飯的掌勺大權,就開始下單各地的非遺美食,“有些地方還沒去過,美食可以先嘗起來。”

  據中新網報道,00后小伙楊毅今年包攬了家裡的年夜飯。加拿大北極甜蝦、西班牙火腿、智利車厘子……過年前,他陸續收到為年夜飯准備的食材。“以前一到過年,我就會跟著爸媽去農貿市場採購,吃什麼是最發愁的。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我想換換口味,用工資給家人准備一桌大餐,把全球美食搬上餐桌。”楊毅說。當他把想法告知朋友時,獲得了大家的支持,紛紛為其出謀劃策。得益於跨境電商的發展、冷鏈物流的通達,楊毅家的年夜飯,吃出滿滿“國際味”。

  在電商平台,一款“原切半隻羊”的羊肉產品銷售量達7萬多份,下單查干湖冬捕胖頭魚的,有不少是想要嘗鮮的“南方小土豆”,而四川香腸、潮汕牛肉丸的商家也迎來了不少北方的客人。天南地北的“硬菜”銷量攀升,年輕人在銷售各地特產的直播間裡“激情”下單。

  據新華網報道,在不少家庭裡,年夜飯餐桌上的一台台小家電格外顯眼,為年味增加了一份“新意”。河南的小鄭向爸媽提議換個方式吃年夜飯,一家四口用“一體鍋”實現了“火鍋和烤肉自由”﹔北京市民毛毛家裡的年夜飯墊上了暖菜板,她說“不用擔心吃到一半菜涼了”,飯后她用果蔬清洗機為家裡人洗了水果……隨著直播、Vlog生活分享等多元化的營銷方式日益火爆,各種設計新穎的小家電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喜愛。

  旅游成為新年俗

  旅游成為新年俗。平時長期在大城市工作,過年放假的年輕人選擇“反向出游”,到鄉裡村裡街坊裡,尋找年味兒和煙火氣。春節假期,不少游客去鄉村賞美景、品美食、買好物。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報道,春節假期,走進各地鄉村大集、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從堅果禮盒到精品果蔬,從畜牧水產到特色小吃,各色商品琳琅滿目,縣鄉居民精心挑選著滿意的商品。“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物豐量足價穩,百姓餐桌美味飄香﹔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智能手機等商品持續“上新”,居民消費提檔升級……縣域消費多姿多彩,市場供銷兩旺。

  為豐富春節假期優質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2025年“游購鄉村”消費迎春活動,推出90條“年禮好物 自在鄉村”主題精品線路,重點推薦有歷史文化傳承、創新創意設計的鄉村集市、年俗活動、文創年禮,串聯具有時令特點和年節氛圍的特色民宿、文化體驗活動、消費促進活動,打造游購結合的鄉村假日體驗。

  據人民網報道,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人們走出家門,體驗各地豐富多彩的年俗年味,盡情感受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融的獨特魅力。

  “蛇俑還挺可愛的”“這瓶子的顏色搭配真是絕了”……春節假期,中國國家博物館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人頭攢動。各類寓意吉祥的文物與空間布景形成呼應,觀眾或細賞文物、或駐足拍照,共同慶賀“四海一堂春”。

  非遺纏花、鉤織技藝、剪紙藝術、香囊制作……在山東濟寧任城區運河南岸街國潮游園廟會上,游客在歡樂的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來旅游,感覺很有意義。”上海一所高校的大學生李潔說。1月10日至2月28日,濟寧開展“陪著爸媽游濟寧”活動,面向全國大學生推出“陪父母住濟寧、免費游景區”等優惠措施。

  旅行網站數據顯示,在這個非遺版春節,平台上包含非遺景點、非遺體驗等內容的相關搜索熱度快速增長。逛燈會、廟會、欣賞民俗歌舞表演、穿漢服旅拍等,成為春節期間備受青睞的體驗項目。

(責編:鄒玢琦、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