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永續贛鄱新

贛鄱大地,春風正勁,紅色精神的時代回響在這裡激蕩。
山河為証。江西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被譽為“紅色家園”,這裡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先烈先輩的戰斗足跡,一草一木都記錄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歲月為名。回望崢嶸往昔,無數贛鄱兒女浴血奮戰、向死而生,用赤誠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孕育了融入民族血脈和靈魂的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力量之源,是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挂著江西這片紅土地,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三次親臨江西考察,對江西提出“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重要要求,強調要用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砥礪黨員、干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積極開拓進取、勇於擔當作為,為我們在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思想之光照亮前進之路。近年來,省委高質量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建設,把推動紅色基因傳承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納入省委年度綜合考核內容、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巡視巡察內容,出台《江西省建設紅色基因傳承先行區規劃(2024-2028年)》《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等政策文件,不斷為紅色基因傳承提供有力保障。
從革命年代的血火淬煉到新時代的薪火相傳,這片浸透英雄熱血的土地上,紅色基因正在贛鄱大地激揚凝心鑄魂的澎湃力量。
井岡山上,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為烈士尋親”活動的行列,一座新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在神山村挺立,表達著對英烈最直接、最朴素的紀念,訴說著“山河不忘英雄”的永不褪色的紅色情結。深挖“富礦”,講好新時代紅色故事,我省嚴格落實保護第一、最小干預原則,大力實施革命舊址維修保護行動、革命文物保護修復等計劃,加強紅色標語、紅色名村、紅軍村等保護,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讓紅色血脈綿延賡續、革命薪火代代相傳。
於都河畔,“路迢迢,秋風涼﹔敵重重,軍情忙……”一曲《長征組歌》鏗鏘有力,氣勢恢宏,用歌聲傳承紅色基因,用真誠和信仰把長征精神唱遍大江南北。讓紅色基因滋養靈魂,把理想信念之火燒得更旺,我省著力打造“理響江西”宣講雲平台,建好省市縣鄉村五級宣講隊伍,做優做強“長征源”“可愛的中國”等基層理論宣講品牌,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活動,讓紅色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將群眾與革命歷史、英雄事跡緊密相連,凝聚起共同奮進的精神力量。
還是在於都,來自長征沿線省(區、市)的800余名青年代表聚集於此,他們從於都啟程,齊唱紅色歌曲、編織紅軍草鞋、觀看《長征第一渡》。以紅色文化滋潤人心,2024年,我省牽頭組建全國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召開紅色文化育人研討會,推動省內高校與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聯合建設66個主題實踐教學基地,組織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紅色走讀”“紅色雲游”等活動,組織編寫《紅色文物》青少年紅色文化叢書,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開展紅色育人的大思政氛圍,教育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在英雄城南昌,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推出“光影八一”燈光秀引發全國關注,燈光秀以時間線為軸進行編排,當一幕幕歷史畫面在光影中重現,觀眾仿佛穿越時空,親歷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紅色旅游別樣紅,我省大力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重點項目與鄉村旅游、教育培訓等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四個搖籃、一座豐碑和一個出發地”等紅色旅游IP,推動紅色旅游業態煥新、品質提升,“天下英雄城”“紅色故都”等一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備受青睞。
薪火相傳,血脈永續。一個個贛鄱紅色故事在理論闡釋、宣傳宣講中,更加鮮活、愈發豐滿,傳遞著昂揚向上力量,全省砥礪前行、實干篤行的昂揚斗志進一步激發。在這片浸潤著初心使命的紅土地上,全省廣大黨員干部正以強烈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把紅色基因轉化為忠誠核心、緊跟黨走的堅定信念,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爭做產業發展的“排頭兵”、科技創新的“逐夢者”、鄉村振興的“領路人”、基層治理的“主力軍”,一同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記者 劉 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