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水潤紅土 為高質量發展贛鄱畫卷著墨添彩

——寫在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暨第七屆“江西省河湖保護活動周”之際

2025年03月22日08:09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水潤紅土 為高質量發展贛鄱畫卷著墨添彩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屆“中國水周”,也是第七屆“江西省河湖保護活動周”。聯合國確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題為“冰川保護”,我國紀念“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保障我國水安全”。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江西省河湖保護活動周”宣傳,對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於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對於廣泛宣傳我省省情水情,營造全社會愛水、惜水、節水、護水良好氛圍,助力江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江西氣候濕潤、水系發達,量豐質優的水資源成就了稻花香裡說豐年的魚米之鄉,也孕育了山黛水藍翠相攙的綠色優勢。歲稔年豐、水美人和歷來是贛鄱兒女的殷切期盼,治水安民、興水惠民一直是江西發展的命脈所系。在習近平總書記治水思路和關於治水重要論述精神的科學指引下,贛鄱大地治水興水氣象萬千。水網工程襟江帶湖,水利投資連上台階,改革創新積厚成勢,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整體躍升,水資源利用方式深度變革,江河湖庫面貌煥然一新,水安全保障強勁有力。

  2024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的決定》作出一系列涉及水利工作的具體任務安排。改革潮涌,千帆競發。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系統思維,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線,探索新題、破解難題,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不斷上演治水興水新實踐。

  筑牢防線,守護江河長治久安。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和確保城鄉供水安全目標,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科學布局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功能建設,推進實施新一輪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構建適應發展、適度超前的流域防洪新格局。加快完善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構筑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雨量站、水文站組成的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形成貫通“雲雨水”、覆蓋“天空地水工”的完整監測預報鏈條,實現延長預見期、提高精准度的有效統一。加快完善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健全責任落實機制,優化決策支持機制,細化調度指揮機制,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落實各項防御責任和措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堅決守住水旱災害防御底線。

  “兩手發力”,鋪展安全韌性水網。不斷鞏固財政資金、金融信貸、社會資本共同發力的水利投融資格局,多措並舉穩住財政投入基本盤,創新思路積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用好“兩手發力”這把“金鑰匙”,保持全社會水利投入高位運行,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精心謀劃“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項目,有序有力加快標志性、骨干性、節點性水利項目前期工作,形成近期可實施、長期有儲備、定期能滾動的項目布局。工程建設“滿弓緊弦”,加力刷新水網建設“進度條”。加速構建我省水網主骨架,開工井岡灌區,加快贛撫尾閭綜合整治等在建項目建設,全力推進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持續推進省市縣水網協同融合發展,加強我省水網與國家骨干網互聯互通,發揮出江西“形勝之區”的應有作用。大力推動水網與農業、水運、電力、文旅等多領域有機融合,一網聯通、興業富民。

  綜合施策,繪就人水和諧圖景。以水資源為核心、以河湖為紐帶,協同發力、系統施策,繪就“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新圖景。堅持“四水四定”,全面守住水資源剛性約束紅線。統籌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健全約束指標體系,強化用水定額管理,積極推進水預算管理試點,促進用水精細管理、水資源高效配置。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加快推動全面綠色轉型。聚焦各美其美,深化“五河兩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鞏固升級“黨政主導、水利牽頭、流域統籌、區域協同、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的河湖長制工作格局,擴大河湖保護治理“同心圓”。全面建成108條(段)具有區域特點、流域特色、江西辨識度的幸福河湖。致力護藍增綠,持續鞏固水土保持生態防線。遏增量、減存量、提質量、明變量,深化“三縱五橫”監管,嚴格遏制人為水土流失。建成30條生態清潔型小流域,著力打造南方地區崩崗治理“贛州樣板”。

  潤澤“糧倉”,夯實農業強省根基。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持續推動農業灌溉提質增效,力保沃野良田暢飲增產水。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快大中型灌區開工建設和提升改造,完善從水源到田間的灌排工程體系,助力糧食穩產增產。建成梅江灌區、大坳灌區,加快峽江、平江等新建大中型灌區建設進度。強化平原澇區治理,增強農業氣候韌性和適應性。堅持“灌區下延、高標上接、縣級統籌”,攻堅整治農田灌溉“最后一公裡”問題,疏通“經絡”保農耕。加快推進農村飲水提檔升級,力保城鄉居民同飲優質水。全面推行農村供水“3+1”標准化建設和管護模式,最大程度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監管、同服務。鞏固提升城鄉供水一體化先行縣建設成果,深入開展農村供水“千廠樹標、萬廠整治”專項行動,持續實施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健全從水源頭到水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規模化覆蓋率達到80%。

  革故鼎新,譜寫深化改革新篇。瞄准重點領域、把住關鍵環節,推動改革創新點面結合、層層遞進。以數字孿生為發展水利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主動迎接和全面擁抱數字時代變革帶來的新挑戰新機遇。加強水利專業模型研發,探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生產力﹔深入實施“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夯基提能行動,構建以實時感知為代表的新生產資料﹔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立以數字治理為代表的新生產關系,逐新前行、乘數而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圍繞江西水問題,突出鄱陽湖流域特色,強化有組織科研,提升水利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突出系統集成,推動水利領域關鍵改革遞進深化。實施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管理機制改革,爭取水利基礎設施投資信托基金(REITs)在2025年取得實質性進展。完善“水是商品”的各環節,以價格杠杆和財稅杠杆撬動全社會節水。加快培育與拓展水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有效路徑,點水成金、綠富同興。

  青山意氣崢嶸,贛水靈秀奔涌。我們要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接續發力、拾級而上,引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呵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青山綠水,匯集逐夢共同富裕的上善若水,為高質量發展贛鄱畫卷著墨添彩。(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張 瑩)

(責編:毛思遠、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