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共青城市人大:綠水生金向未來

清明節后,鄱湖之濱,共青城市工廠化循環水鱖魚養殖基地一聲鳴鑼巨響,鱖魚捕撈開始。工人們齊心協力拉起漁網,眾人臉上洋溢著喜悅。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鱖魚浮出水面,整個捕魚現場熱鬧非凡。
近年來,江西省共青城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守正創新,以法治為筆,飽蘸實干之墨,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切實將生態“軟優勢”轉化為發展“強支撐”,一汪汪清水正成為一項項富民產業,助力“共青城小龍蝦”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証,且先后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多項殊榮。
如今,在鄱陽湖畔,一幅治理成效斐然、生態環境宜人、產業蓬勃興旺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盡顯蓬勃生機與無限魅力。
一本“生態賬”:從灘涂規劃到蛙聲十裡
雨后共青城的灘涂上,野菱舒展新葉,鷺鳥掠過水面,稻浪與蛙鳴合奏出鄱陽湖濕地特有的生態交響樂。這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章背后,躍動著人大代表的履職足跡,折射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在灘涂規劃的紅線圖上,人大監督的刻度清晰可見。從《水產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的立項論証到三色分區的精准落筆,共青城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四年將生態議題納入監督視野,以“年初問計劃、年中查進度、年末看成效”的閉環機制,推動24.879平方公裡生態紅線內全面退漁還湖。這份“生態藍圖”的落地,使全市養殖水域功能區達標率從68%躍升至95%。
在澤泉鄉共創稻蛙基地,市人大代表手持規劃圖與養殖戶算起“生態賬”。“分區輪養讓黑斑蛙存活率提高20%,生物防控技術每畝省藥費300元。”養殖大戶點開手機APP,田間的物聯網傳感器正將水質數據實時傳至監管平台。這種數字化管理催生的“稻蛙共生”模式,斬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証。這份寫在田埂上的建議,最終化作盒馬鮮生貨架上40%的綠色溢價,讓生態價值在市場的天平上顯影。
江西金馳農業科技公司的分揀中心內,電子台賬記錄著每隻黑斑蛙的生長軌跡。“代表建議讓我們意識到數據就是生產力。”公司總經理展示著大屏上的飼料投喂模型,精准算法使養殖成本降低18%。在共青城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推動下,270個智能監測點織就“生態天網”,2024年自動識別違規養殖行為17起,推動尾水治理專項報告中的9條建議全部落地,整改完成率100%。
一本“民生賬”:從斷電困局到數字漁倉
共青城市金華大閘蟹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危機,暴露出傳統養殖業的痛點。2024年夏天,因線路老化突發斷電,蟹塘溶氧量驟降,價值600萬元的蟹苗面臨窒息風險。駐點的人大代表接到求助后,即刻啟動“代表直通車”機制,召集江益鎮政府、南湖村委會和電力公司組成應急專班,直奔現場。搶修團隊頂著高溫,1小時內恢復臨時供電,48小時完成電網升級改造,並加裝電壓監測預警系統。合作社負責人感慨道:“人大代表辦事就是利索,不然社裡的全部家當就打水漂了!”
在江西供銷(共青城)冷鏈物流園,由代表重點督建的集源頭採購、宰殺加工、冷鏈倉儲、凍品交易於一體的全鏈條綜合交易服務中心,使產品損耗率從15%降至3%,“凌晨捕撈的活蟹,中午就能出現在長三角餐桌。”物流園經理指著電子看板介紹,2024年“雙十一”期間單日發貨量突破2萬件。
在市人大代表的持續關注和跟進推動下,傳統開漁儀式與現代電商營銷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越來越受到業界肯定和群眾青睞。“從前搖櫓撒網看天吃飯,現在冷庫恆溫,手機接單比魚鷹捕魚還快!”20多年的老漁民對現在的冷鏈分揀員新身份很滿意。
這場從“斷電危機”到“數字漁倉”的蛻變,正是共青城市人大常委會以民生溫度丈量履職實效的生動縮影——電力的穩定、冷鏈的延伸、文化的傳承,化作湖畔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一本“創新賬”:從傳統養殖到科技突圍
在甘露鎮智慧漁場內,市人大代表、農戶正與江西農業大學的專家探討交流“動態水循環”新技術。鋼架大棚內,循環水系統將養殖密度提升3倍,魚菜共生單元使尾水利用率達95%﹔江西農業大學專家工作站推出的“蝦稻共作”新模式,助力稻田畝均收益翻番......這些都得益於共青城市人大常委會推出的“科技特派員+人大代表”的工作機制,已孵化專利技術12項,推廣生態養殖模式2.6萬畝。2024年,全市水產品加工值突破8億元,科技貢獻率從35%躍升至61%。
九派青山智慧養魚基地的陸基桶內,仿野生鱖魚四季生長,年產30萬斤,淨利潤超550萬元,逐漸成為全市科技賦能傳統養殖的標杆基地。“每個桶都是獨立循環系統,手機可實時監測水質。”基地負責人介紹,生化倉與養殖倉1:1配比的設計,使鱖魚品質接近野生,售價達45元/斤。同時,市人大常委會還邀請基地專家走進村庄科普養殖技術,帶動周邊農戶養殖麥鯪魚作飼料,形成了“農戶供料—基地養殖—市場直供”的閉環鏈條。
在科技賦能的基礎上,共青城市人大常委會進一步聚焦產業配套,通過代表建議辦理、審議意見督辦“回頭看”、專題調研等方式,全力為水產養殖業保駕護航。近三年來,重點督辦的“小龍蝦市場價格波動應對”“冷鏈雲倉建設”等6件代表建議均已辦結,推動2萬噸智能冷庫與百萬級電商平台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用。同時,積極搭建政銀企對接橋梁,通過“惠農e貸”累計放貸2.3億元,讓規模化養殖場用上了智能溫控設備。
鄱陽湖的波濤裡,共青城正演繹著新時代的“兩山”辯証法。在這裡,每聲蛙鳴都是生態密碼,每個數據都跳動著產業脈搏,每項創新都孕育著共富希望。這場關於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已然激蕩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和聲。(胡新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