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寒寨裡炊煙暖 綠水青山幸福長

在黛色青山環抱中,大沙江蜿蜒如練﹔晨霧初散時,豆腐加工廠的醇香漫過洞溪村﹔暮色四合處,民宿的燈火點亮山巒輪廓……
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廣寒寨鄉,這座新晉國家4A 級旅游景區正以山水為硯、人文為墨,在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中書寫著 “金山銀山”的共富新篇。
豆香釀出幸福味
“好山好水出好豆腐!”清晨的洞溪村,萍鄉市廣寒寨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生產廠長劉敏輕掬一捧清泉,水流淙淙映出笑意。依托景區生態優勢,這裡生產的每一塊豆腐都浸潤著“山水DNA”。
“過去靠人工一天隻能做200板豆腐,這次改造升級后,產量能翻五倍!夏季天熱豆腐易斷供的痛點,正是此次產業升級的突破口。”企業創始人管建峰返鄉創業的故事,始於村民踏破門檻的“甜蜜煩惱”。
面對市場對傳統豆腐的熱切期盼,這位敢想敢干的鄉賢與村“兩委”班子一拍即合,遠赴山東,購入智能化設備破解產能桎梏:引進60型全自動煙熏爐、智能濾漿系統,將家庭作坊蛻變為日銷2萬余元的現代化工廠。曾經挑著竹筐走街串巷的脫貧戶王建珍也在“全副武裝”的工廠裡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輕撫锃亮的設備感慨:“終於鳥槍換炮了,以后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嘗到山泉豆腐的新鮮了。”劉敏也正籌劃把直播帶貨做起來,大干一場:“我們開發了煙熏豆腐、豆泡等5種新品,眼看景區即將迎來旺季,我們的豆腐銷售也會一同迎來旺季的。”這位家住萍鄉城區的“新農人”目前基本蹲守在山裡,10天半個月才會回一次家。
洞溪村黨總支書記王培兵介紹,洞溪村目前注資45萬元入股,准備以“保底分紅+就業幫扶”模式,既保障村集體經濟年增收15萬元,又為脫貧戶提供家門口的“豆腐崗位”,在豆香裡嚼出共同富裕的甘甜。他邊暢想未來,邊算“民生賬”:“2個技術崗月薪4000元,4個包裝崗能顧家,留守婦女也能撐起半邊天。”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汪水,但廣寒寨鄉的“豆香經濟學”已悄然迭代。從線下趕集到線上“趕流量”,從單一白豆腐到腐竹、霉豆腐等特色矩陣,廣寒寨的豆香幸福故事越講越香濃、越講越精彩。
竹浪奏響致富曲
在青山疊翠的江山村,廢棄紙廠的隆隆機聲已化作竹香裊裊。建在村委會辦公大樓旁的黃土崗竹筍加工廠門口,“就業幫扶車間”銘牌格外引人注目。“這座由舊廠房‘綠色轉身’的竹筍加工基地,承載著村集體經濟的未來。當年閑置的工業傷疤,如今成了年產數十萬元的‘綠富美’。”據江山村黨總支書記歐陽志紅介紹,江山村以70%集體佔股啟動改造,引入智能化生產線,讓廢棄廠房完成了“綠色轉身”。
“從前扛鋤頭晒太陽,現在坐著切筍嘮家常。”64歲的老張是江山村的脫貧戶,也是加工廠請來的切筍工,“每天120元工資,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菜地,時間自由,忙中偷閑,閑中偶忙。”他手持菜刀,將鮮筍塊舞動成均勻薄片。智能化烘干設備旁,歐陽志紅算起共富經:“旺季9個崗位優先安排本村脫貧戶務工,從洗筍到包裝全產業鏈帶動,村民增收的同時,村集體增收也能超5萬元。”
車覽江山村,竹海深處的機器轟鳴,仿佛在奏響新時代的山鄉共富曲。歐陽志紅望向竹浪翻涌的遠山:“這兒的每根竹子都可能成為生態銀行,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山間燈火映笑顏
春風拂過扶椅山巔時,昌源民宿老板鐘開鳳已備好新摘的鮮花和果蔬,等待游客上門。院門口,“128元包食宿”的標簽在風中輕晃,廚房飄出的臘肉香,逐漸喚醒這個小山村的旅游旺季。隨著四八門景區年接待量突破20萬人次,山鄉民宿經濟迎來爆發式增長。當地二十余戶經營者通過老宅活化,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山居空間。“旺季日收入輕輕鬆鬆就能上千元,政府幫我們改造了外牆和庭院,老房子成了搶手避暑房,游客飯后可以在門口的體育公園散步、健身,休閑健身兩不誤,回頭客可不少哦。”
沿盤山公路蜿蜒而上,斥資千萬元打造的悅山民宿如同一顆耀眼的明珠矗立山頂,本地鄉賢賴仁華瞄准高端市場打造的精品民宿,以其獨辟蹊徑的理念和堪比四星級酒店的配套高端設施,一運營便成團隊游熱門之選,吸引著湖南、廣東的避暑客群。
山下官陂村小超市裡,脫貧戶店主唐金花正在補貨:“景區帶旺了十裡八鄉,靠著景區客流,我的小超市也開了快10年了,家裡老老小小的開支都能得到保障。”大美廣寒旅游公司員工金開雲透露,廣寒寨景區旅游產業已帶動300余人就業,累計帶動鄉村收入超一千萬元,特色農產品也通過“旅游+”模式走向全國。
人在景中走,心在畫中留。此刻的廣寒寨,映山紅即將漫山綻放,山澗流水奏響富民曲,萬家燈火點亮幸福夢,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顰一笑,似乎都在訴說著:幸福,就是青山常在、鄉愁可寄、日子紅火!(周雙萍、甘紅艷、夏孟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