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一粒“江西智造”躋身全球賽道

——探索青峰藥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2025年04月19日07:1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今年3月,江西青峰醫藥下屬子公司科睿藥業研發的1類化學創新藥——瑪舒拉沙韋片(商品名為伊速達)正式獲批上市,打破了國外對該靶點藥物的壟斷,是我國在抗病毒藥物領域的重大突破。兩個月前,該藥品以優秀的臨床有效性、安全性和極低的耐藥率數據,登上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該藥品的橫空出世,讓青峰醫藥又一次成為業內外的焦點。

  這並非青峰醫藥的首次驚艷亮相。曾經,其耗時近20年研發的枳實總黃酮片,成為國內消化領域十年來首個1.2類創新中藥,填補國內十年空白﹔以“98步化學反應、19個手性中心”的極限操作,成功研制被稱為醫藥合成界珠穆朗瑪峰的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成為將該品種首個打入美國市場的中國藥企。

  為什麼是青峰醫藥?深入探訪其發展歷程發現,2001年,青峰醫藥營收不足億元、經營情況不容樂觀,2025年,企業銷售收入接近50億元,躋身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可以說,青峰醫藥幾十年的逆襲之路,是一場關乎戰略定力、創新魄力、人才合力的全面突圍。

  定力:“死磕”創新藥 多年磨一劍

  說到瑪舒拉沙韋片,青峰科睿臨床醫學中心總經理范海偉自信滿滿地說:“以全球第二個聚合酶酸性蛋白(PA)靶點創新藥的身份橫空出世,憑借‘一次服藥、24小時清除病毒’的療效,將中國流感治療水平拉至國際第一梯隊。臨床試驗中,瑪舒拉沙韋片的耐藥突變率不足1%,低於同類進口藥近90%。”

  目前,應用廣泛的傳統抗流感藥物一般需每日服用2次,連續服用5天。而瑪舒拉沙韋片作為我國首個靶向流感病毒聚合酶酸性蛋白(PA)的抗流感藥物,最大特點就是能直接作用於病毒核心、迅速阻斷病毒復制,全病程隻需服藥1次就可快速緩解症狀。

  然而,新藥研發領域面臨10年周期、10億美元投入、成功率不足10%的“三10魔咒”。自7年前該項目啟動以來,研發團隊把實驗室當家,從源頭進行相應的結構設計和篩選,經常加班做實驗到深夜。“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我們充滿信心,不斷突破一個個技術瓶頸,目的就是盡快為流感患者研發出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小的新藥。”范海偉說。

  耗費多年心血“死磕”一個創新藥,青峰醫藥有過成功的經驗。2004年,青峰醫藥處於初期研發探索階段,在實驗室裡,年輕的科研人員一頭扎進《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醫學古籍中,試圖從古人的智慧中挖掘江西道地藥材之一——枳實在治療胃病方面的用藥經驗。大家經過深入研究,發現總黃酮苷為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藥用活性物質。2023年,枳實總黃酮片(商品名:奧蘭替)獲批上市,是近十年來國內消化領域首個獲批上市的1.2類創新中藥。

  “創新藥研發就像跑馬拉鬆,最難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需要企業保持戰略定力,保持高度的專注和耐心。”青峰科睿副總裁楊禮珍說。

  魄力:一邊謀生存 一邊要尊嚴

  2024年6月28日,青峰醫藥研發的甲磺酸艾立布林注射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率先用全球最難的仿制藥敲開國際化大門。

  “因為艾立布林40個碳原子、19個手性中心、98步合成步驟,任何一步的細微誤差都會導致整批原料報廢。就像用樂高積木搭建一座微縮故宮,每一塊積木的位置和角度都必須絕對精准。”業內人士科普說,這款用於晚期乳腺癌治療的藥物,因其分子結構復雜、合成步驟多、工藝難度大、質量控制難度高,被稱為醫藥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

  這款“登頂之作”的意義遠不止技術突破。此前,艾立布林全球僅日本衛材(Eisa)一家開發,中國患者用藥依賴進口,治療費用高。青峰醫藥的國產化,降低了藥品價格。“我們不僅要証明中國人能攻克醫藥合成界的珠穆朗瑪峰,還要讓普通患者用得起。”青峰科睿副總裁嚴守升說。

  青峰醫藥的雄心不止於“仿制”。當前,我國醫療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在“一致性評價”“國家藥品集採”等一系列政策影響下,醫藥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是堅守仿制藥市場,還是投入大規模資金發展創新藥?

  青峰醫藥的答案是:仿制藥是生存,創新藥是尊嚴。青峰醫藥齊抓仿制藥和創新藥,仿創結合、差異化競爭策略破解行業熱門靶點“內卷”“扎堆”的“創新陷阱”。其中,抗癲癇藥布立西坦國內首家上市﹔鹽酸萬古霉素口服溶液、吡侖帕奈口服混懸液等10個品種在國內首仿上市。

  如今,兩條腿走路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愈發清晰:一方面,做好仿制藥的差異化,著重於復雜工藝、高技術難度的仿制藥或特殊制劑的研制,或者利用速度優勢搶佔首仿等方式,避開仿制藥領域的競爭﹔另一方面,做好創新藥的差異化,面對國內創新藥出現的簡單跟隨和仿創,選擇做更前端更早期的創新。

  合力:“飛地”引智 柔性引才

  青峰醫藥每次驚艷世人的背后,都離不開創新驅動。

  青峰醫藥自成立以來,就確立以研發驅動為企業的發展戰略,並將每年不低於收入的10%投入研發。過去10年,青峰醫藥總體研發投入近50億元。

  高端的專業人才是研發的關鍵要素。青峰醫藥用“飛地”模式破解地域困局: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北京、杭州,生產基地留在江西。目前,在集團700多人的研發團隊中,逾半數分布在長三角“飛地”。

  這座“科創飛地”不僅匯聚了多名高層次人才,還通過“柔性引才”模式,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復旦大學等機構共享專家資源。一名青峰醫藥的研發人員表示:“這裡既能接觸最前沿的靶點研究,又有贛州基地的產業化能力托底,是理想的雙向奔赴。”如今,公司與多所高校院所、科技公司建立研發合作關系,並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專職研發人員達700余名,其中碩士和博士人才200余名,打造了面向全球、全鏈條的創新研發體系,在研品種60余個,多個創新藥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企業得以潛心研發,離不開當地的營商環境。“我們積極協調,在藥品注冊現場核查抽樣、上市前GMP符合性檢查等方面給予支持,為瑪舒拉沙韋片等創新藥上市提供‘保姆式’服務。去年,青峰醫藥等企業新獲批15個藥品注冊批件,麥帝施科技等企業新獲批二類以上醫療器械注冊証41張,實現歷史性突破。”贛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總監林昆說。

  如今,青峰醫藥發展進入快車道、步入收獲期,已形成年產原料藥70噸、片劑超45億片、膠囊劑10億粒、無菌注射劑5億支、口服液3億支、顆粒劑5億袋共六大系列100多個品規的生產能力。3年斬獲兩個1類新藥的成績,讓青峰醫藥在中國醫藥產業版圖中擁有了新的地位。(劉新權 記者 鄢朝暉)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