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權威發布)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制圖:張芳曼
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4月18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等介紹了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10.9%,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凸顯
【亮點】一季度,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拉動整體工業生產增長3.5個百分點。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兩新”政策加力擴圍,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等行業內需潛力進一步激發,我國裝備工業延續去年以來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實現良好開局。
重點產品產銷穩步增長。一季度,裝備工業近七成重點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增長面達69.2%,比去年同期擴大16.7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318.2萬輛和307.5萬輛,同比增長50.4%和47.1%。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達14.9萬套和260.4萬套,同比分別增長26%和20%。
重點行業工業投資穩步增長。一季度,通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等3個重點行業的投資增速、民間投資增速均實現了20%左右的增長。同時,工業領域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3%,增速比去年全年高7.2個百分點。
外貿出口穩步增長。一季度,汽車整車出口142萬輛,同比增長7.3%,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44.1萬輛,同比增長43.9%。
“此外,陸海空電裝備發展持續向好,智能裝備類產業快速發展,細分行業亮點紛呈。”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表示,將繼續穩增長、補短板、促轉型,推動裝備工業高質量發展。
11.5%,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
【亮點】一季度,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高於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5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各地緊抓‘兩重’‘兩新’政策契機,推進產業項目建設。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高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6.3個百分點。”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在電子產品消費方面,購新補貼擴圍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消費需求有效提振。在軟件生態建設方面,開源潛力迸發,賦能千行百業成效初顯。
“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近兩年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速、成效突出。”謝少鋒表示。
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我國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體系。算力規模居全球前列,建成鋼鐵、煤炭等高質量行業數據集,培育出一批競爭力強的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國產大模型登頂全球主流開源社區下載量榜單。
產品裝備加速迭代。國產廠商研發的人工智能手機、電腦、眼鏡等智能產品已超百款,人形機器人主流產品實現“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正加快向“工廠裡用起來”轉變,在制造場景加速落地。
應用賦能扎實推進。大模型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加快落地,在研發設計、中試驗証、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得到應用。
產業生態持續優化。推進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央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制造業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集聚。著力培育經營主體,已累計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們將全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一手抓供給,一手抓應用,持續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謝少鋒說。
8.2%,中小企業發展韌性強活力足
【亮點】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企業生產積極性增強,經營效益平穩增長。
“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和活力,有力支撐工業經濟平穩起步。”謝少鋒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聚焦中小企業痛點難點,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我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過60萬家。
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助企服務。圍繞拖欠中小企業款項問題,推動修訂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通過建立國家統一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台、加強函詢約談和督辦通報等監督管理措施,切實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會同16個部門聯合開展“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提出73條具體舉措。進一步完善中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新上線“找模型”版塊,加強個性化、精准化服務,服務網已累計服務企業102萬家,提供專精特新、規模、類型等免費自測服務超5.4萬次。
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和產業集群發展。組織對10余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進行具體畫像、全面評估,幫助企業融資增信﹔同時,對31個省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情況進行量化評價,引導地方加大梯度培育和服務力度。全國已培育認定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00個,推動各地培育省級集群1100余個。國家級集群近3年產值年均增速達13%,在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