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感受偉大精神 點燃青春信仰

——贛州市於都長征源宣講團赴在昌高校巡講活動綜述

2025年04月20日08:06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90多年前的紅軍長征,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織就了永不褪色的“地球紅飄帶”。

  暮春時節,山花爛漫。4月15日至17日,贛州市於都長征源宣講團赴在昌的12所高校開展巡講。一場場以“永遠的長征”為主題的宣講猶如飛揚的“紅飄帶”,引領青年學子們走近長征史詩,感受偉大精神,點燃青春信仰。

  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洗禮

  “我的絕命書及遺囑,你必能見著。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線。”“‘長征’不只是一個歷史名詞,而是具體鮮活的,是青春熱血的。”“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凝結著黨中央、國務院的深切關懷,匯聚著國家部委的鼎力支持。”……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不僅銘刻著革命先輩的赤膽忠心與不屈意志,更蘊含著跨越時代的精神密碼。

  宣講圍繞“長征精神鑄豐碑”“長征精神代代傳”“長征精神譜新篇”3個篇章,將《最后一封家書》《尋找紅軍爺爺》《從首都到於都》等8個故事娓娓訴說,帶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洗禮。

  “長征精神鑄豐碑”篇章,展現了革命先輩為了實現革命理想,不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的堅定信念與無畏勇氣。“長征精神代代傳”篇章,將視角從歷史拉回現實,宣講團團員講述自己傳承長征精神的經歷和感悟,詮釋長征精神鮮活地存在於當代人的生活與奮斗中。“長征精神譜新篇”講述了黨和政府對於都這片紅土地的關心與支持,老區人民在長征精神激勵下,努力奮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實踐。

  “我們這個宣講團,團員有一個共同稱呼,叫‘紅軍后代’。”宣講團團員、紅軍后代鐘敏介紹說,團員們一直用“紅軍后代”“長征源宣講團團員”等多重身份去解讀和實踐長征精神。“我們講述的是自己祖輩、父輩的故事,或是自己的親身經歷,這種真切的情感,最能打動人。”鐘敏說。

  “聆聽宣講時,我幾次輕拭淚水。其中感觸最深的就是《一生守候》故事中,段桂秀奶奶對她的王金長哥哥的愛情守望。”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譚蕊頗有感觸地說,“我對革命先輩有了更崇高的敬意,對愛情觀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生楊飄茗感動地說:“聆聽宣講時,我仿佛置身於不同的歷史時代,精神受到了洗禮,深刻感受到長征精神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的傳承意義。”

  一堂直抵人心的思政大課

  宣講中,當扮演劉伯堅烈士的演員身著“血衣”,戴著手銬、腳鐐,毫無懼色,昂首挺胸地走上舞台時,台下的青年學子們無不被革命先烈那種豪情滿懷、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所震撼。

  “聽著劉伯堅烈士的紅色家書,看著眼前‘劉伯堅烈士’的視死如歸,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書本上的烈士此刻具象化了。”江西中醫藥大學學生高世奇感慨地說。

  如何講好長征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圈粉”青年學子?

  “面向青年宣講,內容、形式創新都很重要。”團員肖婷婷介紹道,針對青年學子群體,宣講內容經過精心挑選、宣講文稿反復打磨,宣講時演講、情景劇演繹、影像資料播放等形式交替上演,隻為讓這堂思政大課有“知”有“味”有“情”,直抵人心。

  “‘長征這條紅飄帶,是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的’,宣講中的這句話我將牢記於心。”江西科技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學生劉京洋說。據了解,該學院星火紅舞班的同學們計劃深入於都進行田野採風,用腳步丈量信仰之路,用實際行動傳承長征精神,努力創作符合時代要求、反映人民心聲的舞蹈作品。

  每一場宣講即將結束時,同學們都揮舞國旗,齊聲唱響《歌唱祖國》,鏗鏘的旋律進一步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現場學生揮舞國旗、齊唱紅歌的互動場景,展現了紅色文化對青年的感染力。”江西服裝學院輔導員胡藝偉認為,這種沉浸式教育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紅色精神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時空。宣講團的深情講述,讓長征精神在同學們心中激蕩。盡管時間跨越90余年,天翻地覆,滄海桑田,但長征精神始終薪火相傳,激勵青年學子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同學們紛紛表示:新長征,再出發!青年應為能為,敢為善為!(記者 李 芳)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