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90后種植基地負責人丁佳逸

“讓小菌菇插上科技的翅膀,撐起鄉村致富傘”

2025年05月02日08:0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在春意盎然的時節,走進南昌市紅谷灘區流湖鎮上房村,一座生態循環智能菌菇培育房格外引人注目。牆上的智能數控系統屏幕閃爍著實時數據,室內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相對濕度等關鍵環境參數一目了然。

丁佳逸正操作實驗儀器。人民網記者 毛思遠攝

“菌菇適合恆溫恆濕的環境。”丁佳逸一邊熟練地操作著,將溫度調到22度,濕度設定為85%RH,一邊介紹道,“像這樣的培育房,我們目前有16間。”

“好比給菌房裝上了‘中樞神經’。借助智能數據屏,我能實時監控35萬個菌包的生長變化情況,及時為菌菇生長創造最理想的條件。”她補充道。

上房村,曾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改變源於2017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丁建新返鄉創辦了食用菌產業基地。

“父親以菌菇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行動,深深觸動了我。”次年,大學畢業的丁佳逸毫不猶豫地加入父親的創業事業中。從土地流轉、選址建廠,到種植、管理、研發,丁佳逸全身心投入,“幾乎住在了產業基地”。

這個智能培育房,就是由丁佳逸牽頭,帶著產業基地的技術人員,與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合作研發的成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發展進程中,我們發現傳統菌菇種植方式存在產量低、質量不穩定等弊端。”丁佳逸介紹,為攻克這些難題,產業基地與科研院所“雙向奔赴”。

與江西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共建的食用菌科技小院,通過有效實驗,優化了菌菇栽培工藝,減少了雜菌感染。育種方面,研發了菌菇表型參數測定系統,將測量時間從過去的5分鐘大幅縮短至2秒,極大提升了綜合效益。

得益於種植技術的持續改進與創新,如今,產業基地的秀珍菇優等品率高達85%,年產值6500萬元。

農戶在大棚裡採收羊肚菌。人民網記者 邱燁攝

在產業基地的有力帶動下,越來越多村民參與到菌菇種植行列,上房村早已實現整村脫貧摘帽,村集體經濟逐年增長。

試驗棚裡,“新贛一號”秀珍菇正蓬勃生長。丁佳逸輕輕捧起一朵菌菇,眼中滿是憧憬:“期待小菌菇把鄉村‘致富傘’撐得更穩。”(邱燁、鄒玢琦)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