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經濟”勿忘“保安全”

日前,省委主要領導在檢查調研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工作時強調,增強風險意識,強化底線思維,筑牢安全防線,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扎實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現代安全經濟學“三角形理論”認為:經濟為兩條斜邊,安全是一條底邊,沒有底邊的支撐,這個三角形是不成功的。這一理論警示人們,安全不是發展的絆腳石,而是經濟列車的穩壓器。隻有把安全意識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筑牢安全防線,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我們搞建設、促發展,最終目的不是上多少項目、蓋多少大樓、創造多少GDP,而是讓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如果發展隻顧“踩油門”、不系“安全帶”,很可能導致事故頻發,生命財產安全沒有保障,一切幸福無從談起,人民怎麼能安心投入發展?
安全生產大於天,安全責任重於山。安全生產涉及部門多、責任鏈條長,任何環節做不到萬無一失,就可能導致“一失萬無”。歷次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責任事故佔大多數。抓安全生產,決不能止於挂在牆上的安全措施、存在硬盤裡的安全對策,而要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各個環節、各個崗位,確保無縫銜接、不留死角,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使人和物在生產過程中始終處於安全狀態。
“保安全”是“拼經濟”的一筆長遠賬。安全生產的效益是隱性效益,不像普通投資那樣直接反映在產品數量與質量上,而是體現於生產全過程。不發生事故,才能保証生產正常運轉、經濟平穩運行。當前,無論是強產業、擴消費,還是穩投資、促轉型,江西“拼經濟”的任務都很繁重,特別是各類生產經營活動進入旺季,安全風險增大,必須保持高度警醒。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確處理速度、質量、效益的關系,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定能穩步向前。(范嘉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