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宜豐如何做深做透“竹文章” 將一根翠竹“吃干榨淨”

贛西九嶺山脈綿延數百公裡,群山青翠,林海連綿,山脈臂彎中有一顆碧海蒼珠——宜豐。
71.9%的森林覆蓋率在此織就綠毯,87.2萬畝竹林乘風翻涌,全縣活立竹蓄積量約1.2億根。作為“中國竹子之鄉”,宜豐如何做深做透“竹文章”,將好資源置換成好產業?
巧打竹鄉牌,妙做竹文章,宜豐走出“二產牽引、一三產跟進、一二三產融合”的發展步伐,傾力打造“資源培育—精深加工—生態文旅”全竹利用體系,將一根翠竹“吃干榨淨”。
牽引二產聚集群
“依托跨境電商平台,公司生產的4個品種、1.2萬件(套)竹木制品暢銷海外市場。”江西仙龍日用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元足說。
走進宜豐縣工業園區省級全竹產業科創園,一根根毛竹被加工成全竹家具、竹纖維飯盒、竹碳……各類竹制品不僅在國內備受歡迎,更遠銷國際市場。
通過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宜豐以打造全竹產業科創園為牽引,形成以竹木加工企業為主的綠色建材產業集群,開辟了一條從“粗放”到“集約”、從“規模”到“效益”的發展之路,竹產業全鏈條體系逐步壯大。
如今,宜豐縣有各類竹加工企業118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7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30家竹木企業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產品包括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藝品、竹飲料等十多個類型、上千個品種。2024年,綠色建材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達18.38億元,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帶動一產富竹農
“這筍子口感鮮嫩,一天能掰上百斤。”近日,宜豐縣雙峰林場林農劉海平高興地捧著剛採摘的春筍說。
春筍煎蛋、冬筍排骨湯、山竹筍炒肉……竹鄉特有的時令山珍,不僅是刻在宜豐人記憶中的傳統美食,也是五湖四海餐桌上廣受青睞的佳肴,“宜豐竹筍”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証。
在二產牽引帶動下,宜豐針對竹林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對低產低效毛竹林進行改造。通過技術改造,雙峰林場的筍竹兩用豐產林基地,每年畝產鮮筍超1000公斤,年產值增加60萬元,40%以上的農戶從中受益,竹農戶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目前宜豐共建成筍竹林基地20萬畝,全年可採伐毛竹約1000萬根,產出竹筍13.5萬噸,“土特產”成為興業富民的“金棒子”。
催動三產生態游
向雲端,山那邊。這個“五一”假期,“小縣游”火熱,位於車上林場小水村的“雲端小水”度假區,憑借森林覆蓋率超85%的獨特風光,吸引了不少來自南昌、長沙等地的游客徜徉竹海、漫步山林。
據悉,“雲端小水”度假區每年接待游客超8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00萬元。
宜豐充分活化特色森林旅游資源,大力推進文旅融合,以雙峰竹海、竹文化園等為載體,發展竹元素鄉村生態旅游和休閑康養產業,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動“資源變現”向“生態增值”躍升、“含綠量”向“含金量”轉變。
當前,宜豐與竹文化相關的民宿有400多間,賞竹海風光、吃竹鄉竹宴、住竹鄉民宿的旅游流量正在匯聚。
宜豐竹海,不僅為詩畫之境,更為經濟之脈。如今,宜豐形成“竹林生態美、竹產效益強、竹業文化興、竹鄉群眾富”的竹產業新業態,一根根翠竹,正成為宜豐百姓的“致富竹”“金棒子”。(漆 瑤 記者 李 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