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西電力:織密電網防災抗災“防護網”

5月12日至18日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提升全員防災減災意識。
作為能源電力安全的重要保障,國網江西電力堅決扛牢電力保供首要責任,從監測預警、電網補強、應急處置等多維度發力,持續提升電網防災抗災能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加強監測預警,下好防災“先手棋”
2月18日,國網江西電力與江西省氣象局簽署深化合作協議,構建"電力+氣象"示范場景。2025年入汛以來,該公司通過"電網一張圖"系統融合氣象預警,提早部署防范,並精准定位故障區域,為打贏多輪強對流天氣“攻堅戰”爭取到了工作主動。同時,該公司還與江西省自然資源廳、江西省地震局等部門深化合作,部署電力地震災害預警應用。
防災減災應以預防為主。提高監測預警的准確性和及時性,需要政企協作和科技賦能的雙輪驅動。
在國網江西電力輸電全景智能管控中心,“空天地”立體防控體系整合11顆衛星遙感數據、4.6萬套可視化裝置和1426台無人機數據,實現數萬公裡輸電線路全天候監測、主動預警。以山火預警為例,該公司通過“AI初篩-人工復核-智能派單”機制,准確率達92%,應急處置時長縮短40%。
如今,可視化監測裝置、無人機、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應用於江西電網生產一線,作為重要的輔助力量,幫助電網員工以更高效、更精確、更可靠的方式保障電網安全運行。
實施精准改造,提升電網“硬實力”
線路路徑從山下搬至半山腰﹔橫擔較普通的寬度增加15毫米並設置撐鐵﹔拉棒埋深增加1.8米,拉線數量增加1倍﹔平均檔距縮短20米,平均耐張段長度縮短一半……這是湘東區白竺鄉10千伏上村線黃崗支線在去年冰災改造中採取的差異化設計的一個縮影。2024年初,萍鄉地區遭受一場2009年以來冬季最強雨雪冰凍侵襲。冰災過后,國網江西電力下撥上億元資金支持萍鄉抗冰改造。白竺鄉等偏遠鄉鎮的配電網的抗災能力較過去有了質的飛躍。
如今,差異化設計、優化改造的理念貫穿於電網設計、建設、改造、運維的各領域全過程。國網江西電力針對江西自然災害特點,動態修編各類災害分布圖,持續完善電網設備防災技術標准,堅持防改結合綜合治理。針對新建線路,優化路徑選擇,盡量避開高海拔區、易覆冰區、微氣象區和易雨水沖刷區﹔針對在運線路,部署開展抗災能力提升三年行動,重點圍繞抗冰、防風、防雷、防汛和防台等落實系列補強加固措施,切實從源頭上提升電網本質安全水平。
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國網江西電力累計投資17.9億元,改造易覆冰區段輸電線路179條、2259公裡。2022年以來,完成3384條10千伏線路防雷專項改造,雷擊跳閘率逐年下降。“十四五”期間,江西電網實現跨越式發展,配網網架結構至2024年底達到華中地區領先水平,10千伏線路聯絡率、“N-1”通過率分別提升至92.2%、83.2%,較2022年底提升14.9個、11.2個百分點,為電網防災抗災奠定了堅實基礎。
健全應急體系,提升處突“戰斗力”
5月9日上午9時46分,國網江西柘林水電廠開展大壩運行安全實戰應急演練。演練以“A廠攔污排鋼漂失控”為模擬場景,全面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與多部門協同處置能力。7分鐘內,應急響應機制全面啟動,應急搶險隊駕駛沖鋒舟迅速抵達現場,聯合主壩支援人員,精准完成失控鋼漂的牽引固定及周邊隱患檢查。這是國網江西電力2025年防汛保供應急演練的一個場景。
應急,是防災減災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網江西電力從組織體系、技術體系、隊伍建設、物資裝備四個方面發力,建立“1+28”應急預案體系,實現省市兩級應急指揮中心24小時值班,保障應急裝備配置,加強省市兩級應急救援基干分隊建設,常態化開展應急演練標准化模塊操練……一系列措施綜合著力,持續提升了突發事件快速高效的處置能力。
2025年5月,國網江西電力為了適應新形勢需要,出台《進一步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方案》和6個子方案,部署強化應急預案、機制、力量、保障、支撐五大體系建設,著力推動應急搶險工作向“常態化防災減災+非常態搶險救災”轉變。
從“被動搶險”到“主動防御”,從“各自為戰”為“聯防聯控”,國網江西電力以實際行動不斷織密電網防災抗災防護網,正以高水平安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彭海燕、李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