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 創新傳承路徑
——安遠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紀實

近日,走進安遠縣“贛南三整”學習園,工人們正緊鑼密鼓推進裝修布展。該園是安遠發展紅培研學、展示“贛南三整”歷史的核心窗口,預計正式開園后年游客量可達4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00萬元以上。近年來,安遠縣以“夯基壘台、融合賦能、培根鑄魂”為工作主線,構建起紅色資源保護、傳承、開發的全鏈條體系,讓沉澱的紅色歷史轉化為縣域發展的精神動力與經濟動能。
夯基壘台:筑牢保護開發主陣地
日前,安遠縣召開了紅色基因傳承暨全民國防教育專項協調機制工作會,會上對全年紅色基因傳承重點工作及重要活動進行系統部署。近年來,該縣始終以“機制筑網、資金聚能、普查建檔”三步法為抓手,持續筑牢紅色資源保護開發主陣地。
協同機制強保障。安遠縣通過建立完善紅色基因傳承專項協調機制和成立紅培工作專班,全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協同保護機制。該縣連續三年下發紅色基因傳承重點工作安排,出台支持紅色教育培訓發展等政策,召開協調機制工作會議和展陳評審會,打造全方位、多層次的紅色資源保護體系。
多元投入破瓶頸。通過積極搭建多元合作橋梁,激勵鄉(鎮)、社會組織踴躍參與紅色資源的修繕、維護及開發項目,為打造穩固紅色主陣地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近年來,安遠縣累計投資4.5億元建設總佔地面積400畝的天心整軍旅游區,並向上爭取600萬元用於“贛南三整”學習園裝修布展﹔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版石鎮蒙山寨項目﹔投入近4000萬元修繕維護了雙芫中革軍委舊址、尊三圍保衛戰遺址、蔡坊老好守衛戰舊址等一批革命歷史遺址舊址。
精准普查明家底。經摸底調查,安遠縣共有紅色資源46處,其中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9個、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8個、市級紅色教育培訓基地4個、紅色名村3個。此外,安遠縣對紅色資源進行歸檔整理,繪制出安遠紅色資源分布圖,錄入贛州市紅色資源基礎數據庫,全方位記錄地理位置、現存狀況等關鍵信息,為后續保護開發筑牢堅實數據基礎。
融合賦能:驅動文旅融合新動能
今年3月,安遠縣“同飲東江水·共護東江源”公益行活動正式啟動。安遠縣以“紅綠融合、區域聯動、創新傳播”為發展方向,讓紅色資源從“深閨人未識”走向“前沿廣流傳”,持續釋放發展新動能。
紅綠融合塑品牌。為精准探尋紅色文化和旅游資源的契合點,安遠縣充分運用三百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天心整軍的資源優勢,重點打造三百山“兩山”理念實踐基地、“贛南三整”學習園兩個品牌紅培基地,構建“南綠北紅、一縣雙核”紅培格局,促進紅色文化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催生文旅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2021年至2024年,該縣年均接待紅色旅游游客50萬人次,紅色旅游年均綜合收入70萬元。
區域聯動拓版圖。安遠縣積極打破地域壁壘,充分運用與深圳龍華區對口合作、東江水供港60周年契機,在粵港澳大灣區、東深供水工程沿線重點城市開展紅色文化招學引學活動,與周邊城市建立常態化合作交流機制,推動三百山成為香港中小學生赴內地“飲水思源”交流考察的重要參訪點。2023年以來,該縣累計接待游客2000萬余人次、承接紅培學員10萬余人次。
創新傳播增魅力。安遠縣充分依托新媒體平台的傳播優勢,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紅色文旅宣傳推廣活動。近兩年來,安遠縣累計邀請近百名媒體記者、網紅達人開展紅色主題採風活動。此外,該縣編排了大型革命歷史題材採茶戲《圍屋》﹔拍攝了《走向勝利的新起點——天心整軍》《紅色安遠》《深山裡的生命通道》等紅色影視作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培根鑄魂:煥發以文化人新氣象
在安遠縣東江實驗學校,各年級正在舉辦“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參賽選手鐘唐宇函告訴大家:“去年,我講述的紅色故事《永遠的九歲》在省、市活動中獲獎。今年,我會繼續爭當紅色文化的傳播使者,讓更多人聆聽紅色聲音、汲取奮進力量。”近年來,安遠縣以“教育浸潤、活動熏陶、生活融入”為路徑,讓紅色基因在潛移默化中扎根鑄魂。
深度挖掘強內核。為深度剖析當地紅色文化精髓,精准提煉核心價值,安遠縣聚焦天心整軍、尊三圍保衛戰等紅色歷史題材,開發紅培精品課程40余門﹔整理出版《安遠紅色記憶》《安遠長征相關資料選編》《安遠紅色故事專刊》等紅色文化書籍刊物,累計為干部、學生、群眾發放3000余冊﹔開發各類紅色課例100余個。將紅色故事、歷史事件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融合,讓教育培訓內容更具吸引力與感染力。
多彩活動濃氛圍。安遠縣連續多年舉辦紅色故事講解大賽,組織全縣中小學生開展“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培養持証講解員40余名,組織開展紅色革命傳統宣講活動3000余場,各項活動累計20萬余人次參與,讓群眾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刻感受紅色文化魅力,增強對紅色文化的情感認同與歸屬感。
融入日常促長效。安遠縣將紅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規劃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在城市街道、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巧妙植入紅色文化景觀,讓“街角巷尾”成為紅色課堂﹔持續抓實“紅色名村”建設,其中雙芫鄉合頭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入選“全國村典型案例”﹔大力倡導家庭傳承紅色家風,常態化開展青年紅色沙龍等活動,讓紅色文化自然融入群眾日常生活,構建以文化人的長效傳承機制。(朱鵬華 賴峰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