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五化”賦能本科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

自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實施以來,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系統謀劃、高位推動,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專業調整動態化、課程建設智慧化、實踐教學平台化、教師素養數字化、教學環境智能化”賦能本科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發展。
專業調整動態化
以數字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為核心戰略,依托本科教學狀態數據採集平台,構建起覆蓋招生、培養、就業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監測與評估系統。通過整合招生質量分析、課堂教學質量監測、課程建設成效評估、實踐教學質量反饋及畢業生就業質量追蹤等多維度數據,形成標准化、結構化的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實現各業務系統間的數據互通與深度融合。學校運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對專業建設水平進行系統性診斷。基於招生計劃完成率、報到率、錄取分數線等生源數據,結合培養過程中的課程達成度、實踐教學成果、學科競賽獲獎情況,以及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專業對口率、企業滿意度等就業數據,構建“招生—培養——就業”三位一體的專業動態評估模型。通過量化分析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專業預警、動態調整與退出機制,對評估結果靠后的專業實施黃牌預警、限期整改、停招乃至撤銷等分級處置措施。
近三年來,學校嚴格遵循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主動優化專業布局,撤銷廣告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31個與學校發展定位、產業需求匹配度低的專業﹔同時,緊密對接江西省“1269”行動計劃,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新增生物制藥、復合材料與工程等8個前沿專業,推動專業結構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精准對接。這一數據驅動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有效提升了學校專業建設的適應性與競爭力。
課程建設智慧化
教學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學校始終將課程建設作為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一方面,依托教育部實驗教學與教學實驗室建設研究項目,搭建了1個智能學習平台,立項了20項虛擬仿真課程建設項目,把虛擬仿真技術融入課堂實踐教學。另一方面,啟動了智慧課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首期依托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和國家一流課程等,重點建設了19門智慧課程。除此之外,學校還依托中國大學MO0C、學銀在線等建設在線開放課程53門,其中37門課程上線江西省課程資源共享平台,31門課程上線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校內網絡教學平台開設SPOC在線課程1440余門。
實踐教學平台化
實踐教學作為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支撐要素。從認知發展維度來看,實踐教學通過具象化的場景構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內化與重構,實現從知識接受到知識應用的跨越﹔從能力培養層面而言,實踐教學不僅為學生提供實踐技能訓練的平台,更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解決過程,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批判性思維,提升其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從職業發展角度出發,實踐教學中模擬的職場情境與真實的項目實踐,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職業認知,培養團隊協作、溝通協調等綜合職業素養,進而深化學生對專業價值的認同與歸屬感。
學校以構建“數字賦能、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實踐教學新生態為目標,整合前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資源,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如,依托“校友邦實習實踐管理平台”,打造“實習前規劃 - 實習中監控 - 實習后評估”的閉環管理模式,通過線上雙向選擇、實習過程實時定位打卡、校企雙導師在線指導等功能,實現實習數據動態監測與智能分析,有效提升實習管理效率與質量。如,依托“勞小榜”教育平台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實踐課程化、活動項目化、成果可視化,學生可在線自主選擇勞動任務,平台自動記錄服務時長與實踐成效,形成個性化勞動教育成長檔案,助力培養學生勞動素養。又如,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管理平台聚焦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從項目申報、立項評審、過程管理到成果驗收全程線上化,為師生提供便捷高效的項目管理服務,推動科研創新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為學生創新能力提升搭建堅實平台。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有效提升實踐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水平。
教師素養數字化
近年來,學校把教師數字化素養能力提升放在推進本科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位置,先后開展了“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轉型先行者班”“教學院長數字賦能教育教學示范課”“教師教育數字化能力提升暑期培訓”“數字化教育教學大比武”等系列活動,從增強數字化意識、推廣數字化應用、強化數字素養等方面引導教師提升數字化教育教學能力。邀請20余位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培訓教師人次達3000余人次,定期邀請超星、智慧樹等教學平台企業技術人員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和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近一學年使用學習通平台進行教學的教師比例達到99.7%。
教學競賽是教師錘煉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師數字化教育教學能力與實現職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學校高度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建設,立足新時代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要求,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融,構建教師教學“學、教、改、融”競賽生態圈。提高教學競賽組織水平、健全教學競賽保障體系、完善教學競賽激勵機制、激活課程教學成果轉化,真正發揮其示范、導向作用,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近三年,學校教師獲國家級、省級教學競賽獎項49項,其中獲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各1項,全國高校混合式教學設計創新大賽特等獎2項(全國唯一獲2項特等獎高校)、數字化專項獎1項。
教學環境智能化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該校以前瞻性視野重構教學空間。學校一次性投入近4000萬元開展智慧教室、互動研討室、慕課教室建設與改造,推進智慧教室及其管理平台、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等現代信息化管理和教學平台建設與更新,建成智慧化教室294間(含互動研討型智慧教室、廣播級慕課智慧教室),通過主控管理平台實現跨校區教室狀態實時監測,打造“智慧教室+錄播教室+電子考場+主控管理平台”一體化的智慧教學治理空間,適應數字化教育教學需要。與此同時,完成超星泛雅在線課程平台升級,充分滿足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小班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優化學生學習空間環境,為學生線上線下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支持。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學校建設發展目標,以本科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為戰略引擎,通過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各方資源、革新工作機制,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等方面全力開拓教育數字化新賽道,推動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走深走實,為培養高素質數智人才注入強勁動能。(彭穎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