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健康消費,供給與需求雙向奔赴(健康焦點)

2025年05月16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期,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健康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提升健康飲食消費水平、優化特殊食品市場供給、豐富健身運動消費場景、壯大新型健康服務業態等10方面重點任務。

  當前,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健康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消費場景更加多元化,各類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健康消費正成為提振消費的新增長點。近日,記者分赴江蘇、江西、雲南等地探訪健康消費新亮點,感受供給與需求的雙向奔赴。

  ——編 者

  中醫藥文化夜市“潮”好玩

  本報記者 楊顏菲

  青磚灰瓦間,燈火流轉,藥香氤氳。江西宜春樟樹市三皇裡旅游休閑街區逐漸熱鬧起來,中醫藥文化夜市活動開始了。

  文創攤位前,一群年輕人正爭相體驗中藥扎染和養生錘制作。五彩絲絡,淡淡清香,24歲的敖玥被精美的香囊吸引,“這款香囊裡有些啥‘寶貝’?味道太好聞了。”

  “香囊內含有白芷等多味中草藥,不僅好聞,還有調節氣機助眠的功效。”身著漢服的攤主一邊講解,一邊遞給敖玥香囊。“給我來兩個,我挂在床頭。”敖玥笑著說。

  循著藥香,一路向前。三鮮橘果、虫草花養生魚……敖玥被一道道藥膳菜名深深吸引,“這都是用啥中藥材制作出來的美食,有啥養生功效?”

  “我們秉持藥食同源理念,常見的枸杞、紅棗、香菇、蓮子都可以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藥膳。”攤主拿起藥膳中常用的中藥材一一介紹。

  除了藥膳,中藥飲品攤位展示的枸杞、陳皮、紫蘇等多種口味的冰淇淋,也引來不少年輕人的圍觀。“這款甘草味的冰淇淋是怡本草系列新品,清香甘甜,入口絲滑,歡迎品嘗。”攤主介紹。

  敖玥擠進人群,探頭一望,購買了一支陳皮味的冰淇淋品嘗起來。“知道陳皮可以入藥、做菜,原來做成冰淇淋也別有一番滋味。”敖玥不禁感嘆,“之前對中藥的印象就是苦,今天體驗了好多新東西,有膏方、姜汁玫瑰飲,還有中藥香囊,我太喜歡了。”她手裡拿著自己動手制作的香囊和養生錘,意猶未盡,“既有趣,又實用。今天學到很多健康知識,明天叫上朋友再來逛逛!”

  “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五一”假期,樟樹市舉辦“岐黃夜韻,樟幫藥香”中醫藥文化夜市。活動現場設置150個攤位,匯聚了中醫義診、養生茶咖、藥膳品鑒、中草藥辨識互動、中藥炮制非遺展示、文創手作等9個展區,打造訪名醫、做理療、辨中藥、學養生、品藥膳、看表演等中醫藥“潮玩法”,一站式解鎖“養生局”。

  從問診把脈到針灸推拿,從養生茶飲到手工香囊,中醫藥文化夜市以其多元的體驗和輕鬆的氛圍,成功“圈粉”年輕人,既傳播了中醫藥文化,又滿足了群眾需求。

  【專家點評】

  中醫藥文化夜市開拓了一個嶄新的消費場景。在夜市中,通過體驗針灸推拿、中醫食養、香文化、音樂療法等方式,市民更注重日常的健康調理,這與中醫“未病先防”理念高度一致,蘊含著豐富的中醫藥文化思想。例如,艾灸能溫通經絡、調和氣血,香囊可驅蚊防疫、芳香醒神,都是在疾病未發之時採取的有效預防手段。

  從健康消費潛力來看,中醫藥文化夜市還擁有更多擴展空間。在產品方面,可增加個性化的中醫藥養生產品,如根據不同體質定制的膏方、藥膳、食療產品、健康飲品等。在服務方面,除了義診和體驗項目,還可引入中醫體質辨識、康復理療等服務。在文化體驗上,可舉辦中醫藥科普、傳統醫藥技藝展示、傳統功法表演、文創產品推廣等活動,加深市民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和喜愛,促進“中醫藥+旅游”融合發展。此外,還可借助自媒體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直播、線上商城等業務,將中醫藥文化夜市的影響力拓展到更大區域,連接更多行業產業,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從而進一步釋放中醫藥健康消費的巨大潛力。

  (專家為江西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朱衛豐)

  公園成了“運動地標”

  本報記者 白光迪

  周六午后,在江蘇南京聚寶數字體旅產業園工作的王笑培,來到聚寶山公園內的“金陵矩陣”體育商業綜合體。她辦了一張體驗卡,今天准備嘗試新的健身運動項目。

  “過去周末大多數時間是在咖啡館或商場度過,平日裡也幾乎不運動。”不久前,王笑培才知道自己公司附近還有這麼一塊運動“寶地”。“平時工作壓力比較大,來這裡鍛煉一下感覺很放鬆。”攀岩、滑道、低空蹦極……王笑培發現公園內的體育運動項目豐富多彩。

  “金陵矩陣”裡有南京最大的高空繩索攀爬項目,這也是王笑培“打卡”的第一個運動項目。攀高時,她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緊張感,平日疏於鍛煉,在繩索上顯得手足無措。

  “身體收緊,雙手先抓住,穩定后邁出左腳,同步用右手去抓下一個把手”“好,加油,繼續”……現場教練的悉心指導讓王笑培逐漸找到了節奏,手腳並用攀爬起來,沒過一會兒便滿頭大汗,可她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覺得身體更輕鬆。

  “‘金陵矩陣’為我們這些上班族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地方,既能夠鍛煉身體保持健康,還可以緩解工作壓力,真是一舉兩得。”王笑培說。

  在南京這座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活力的城市,健身運動消費正以全新的方式滲透市民的日常生活。聚寶山公園坐落於南京東北角,如今已成為南京“體育+旅游+文化”融合發展的地標。據了解,“金陵矩陣”佔地約2000平方米,含139種休閑元素和6個特色運動項目。

  皮劃艇、卡丁車、高爾夫、馬術……“金陵矩陣”滿足了年輕人日常健身運動消費的多種需求。在嘗試不同類型運動的過程中,王笑培愛上了運動健身。

  聚寶山公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公園,而是一個融合了運動、休閑、商業的復合型消費場景。“這裡不像傳統健身房那樣單調,而是把運動變成了一種社交和娛樂方式。”王笑培又道出一個選擇在聚寶山運動的原因。她准備經常來這裡玩一玩,“711元可以體驗9次,跟單次相比便宜了很多呢。”

  近年來,南京“體育+產業”快速發展,通過體旅融合、智慧化運營、品牌賽活動等方式,使健身運動逐漸成為一種城市風尚。“未來,我希望看到更多這樣的空間,讓城市居民在自然中運動、在運動中社交、在社交中消費,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王笑培說。

  【專家點評】

  豐富健身運動消費場景,構建商旅文體健等消費業態融合發展格局,對於促進健康消費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在城市公園中融合運動、休閑、商業,成為一種新的復合型消費場景,不僅重新定義了都市戶外運動方式,也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體驗。健身運動正成為連接自然、文化與商業的紐帶,讓人們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將健身運動和健康理念融入日常。

  打開消費增長空間,需要進一步打造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產業,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比如,推動各類體育場館開放共享,在社區內或周邊建設小型運動中心或多功能活動場地,提高公眾的科學健身意識﹔定期舉辦各類主題賽事或挑戰賽,吸引市民積極參與,營造濃厚的運動氛圍。同時,積極培育冰雪、馬術、賽車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滿足人們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健康需求,不僅能夠推動消費升級,也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繁榮發展。

  (專家為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本報記者陶相安採訪整理)

  “康養小鎮”石斛香

  本報記者 葉傳增

  睡到自然醒,聽著屋外的鳥叫虫鳴,趙宏看了一下手表,剛剛早晨7點。

  推開房門,拾級而上,一條石斛長廊蜿蜒於山間。4月正是石斛花開的季節,清晨的露珠如珍珠般鑲嵌在花瓣上,在晨光的照耀下晶瑩剔透。趙宏掏出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一幕。

  這裡是雲南省文山苗族壯族自治州廣南縣楊柳井鄉六郎城村。因為漫山遍野種植的石斛,這座壯族村寨成為雲南康養旅居的勝地,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紛至沓來。

  兩個月前,來自浙江的趙宏沒想到自己會在六郎城村待這麼久。“每天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還能品嘗到石斛宴,生活健康又舒適。”趙宏說。規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飲食,讓他的體重減去了10斤。

  石斛在古代被譽為九大“仙草”之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種生物鹼、總氨基酸等,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抑制腫瘤、抗衰老、抗疲勞等方面有明顯功效。雲南凌埡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副理事長吳迪介紹,六郎城景區創新開發了石斛雞、石斛饅頭、石斛酒、石斛汁、石斛花茶等養生美食,並推出獨具特色的石斛宴,頗受游客青睞。

  “除了風景和美食,當地人的淳朴熱情也讓我印象深刻。”趙宏說,每天早晨,服務人員會給他定制當天的餐飲,細致周到。漫步村裡,不少村民會喊他去家裡坐坐,約他一起採香椿、摘櫻桃。

  立足石斛特色,廣南縣在景區建設國醫館,組織專家團隊坐診,為旅居游客開展民族醫藥診療服務,將鐵皮石斛產業與旅游產業、大健康產業相結合,打造集“度假體驗、文化創意、特色醫藥、康養休閑”於一體的“康養小鎮”。

  “五一”假期,六郎城景區是滿客狀態,趙宏還約了幾個朋友來這裡,“‘五一’假期,我帶著朋友們一起感受仙草秘境,體驗健康生活。”

  今年以來,六郎城景區共接待各地游客36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300萬元,其中旅居人數3000余人,客人主要來自雲南昆明、湖北、江蘇等地。其中,老年人約佔70%,中青年約佔30%。

  今年,廣南縣計劃引進培育一批艾灸館等經營主體,開發六郎城夜游經濟、中醫藥康養等項目,不斷豐富“鐵皮石斛+康養旅居”發展新業態,打造“可觀、可玩、可食、可學、可購、可養”的康養旅居全產業鏈,提升石斛康養旅居品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專家點評】

  當地憑借優美的自然風光以及獨特的石斛資源,以康養為金字招牌實現“身心療愈”的精准對接,借助“山野生活+農事體驗”的方式,契合了當前以體驗為核心的鄉村旅游模式。如果說自然環境、文化環境是六郎城地方發展的先天優勢,那麼復合式的產業發展模式則是當地的亮點所在。石斛產業、鄉村康養旅游、文化空間打造等構成了復合式產業鏈條,有效促成了“農—文—旅—商”的貫通。

  未來,當地需要以高科技賦能消費,引入智慧農業、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沉浸式消費場景。完善“康養旅居”業態布局,引入康養體育運動等旅居新業態,打造全年齡段健康旅居鏈條,更好回應大眾對高品質健康生活的需求,把康養旅居打造成為旅游發展的新亮點,進一步深化產業融合發展。

  (專家為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游管理學院院長趙書虹)

(責編:鄒玢琦、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