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贛鄱文化遇見青春力量
——走近深圳文博會上的江西年輕一代

當古老的贛鄱文化與年輕一代相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5月23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深圳文博會)開幕的第二天,記者在江西館等展區發現,年輕一代已成本屆深圳文博會上傳播贛鄱文化的重要角色。
當天上午11時,江西館迎來了參觀高峰。在非遺傳承展區,不斷有游客向工作人員詢問展品細節。“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幾年我們把時尚的元素加入其中,變成了潮品……”“00后”的新余市夏布繡藝術研究所繡藝師胡瓊,正有條不紊地向游客介紹展品。她第一次參加深圳文博會,一有空便忍不住好奇到處逛。記者發現她隨身攜帶的本子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心得。“很多文創太有意思了,啟發很大,所以做好記錄,回去慢慢消化。”看到大家對產品非常喜歡,胡瓊更加堅信當初的選擇是對的,“盡管才學習3個月,但在我心中種下了3年、甚至更長時間堅守的種子。”
國家級非遺夏布繡新余市代表性傳承人吳婉菁告訴記者,該所像胡瓊一樣的繡藝師還有5人,都是近兩年來補充的年輕力量。的確,要讓古老的贛鄱文化煥新煥彩,少不了年輕一代的深度參與。同在非遺傳承展區的省級非遺蓮花客家繡代表性傳承人周品雨,已有11年的刺繡經驗,本屆深圳文博會,她所設計的幾件較為時尚的作品,開展當日就“秒光”。周品雨說,良好的市場反響,讓她對這項工藝的傳承更有信心。參展代表、南昌畫院青年畫師王萍萍2011年進入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學習瓷上山水畫,幾年創作下來,她發現,經過高溫燒制的顏色釉本身就是很好的底稿,上面的底紋、造型會出現山水的意蘊,在此基礎上再創作,作品也有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深圳文博會被認為是一個“超級傳播平台”,借此東風,贛鄱文化故事在此出圈出彩。記者注意到,有許多年輕的參展代表推介江西文化之美時,線上線下火力全開。參展代表聶輝是中恆建設控股集團年輕骨干,本次深圳文博會上,她和團隊帶來的“樣式雷”系列展品受到觀眾圍觀。現場,她既擔任現場講解,又在新媒體平台上開直播、做短視頻,推介“樣式雷”文化。她說,近幾年,她和團隊加快新技術研發、創新傳播媒介、開發系列新潮文創,就是想讓“樣式雷”的故事常講常新。(記者 曾悅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