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優等生” 勇闖“新路子”
——贛州市實施對標深圳規則規制改革加快打造“老區中的特區”

一場刀刃向內、破題突圍的系統性改革正在贛南大地全面啟動。作為江西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贛州的改革目標精准而具體——全面對標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全球矚目的創新之城深圳。
今年以來,贛州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部署要求,大膽解放思想,重點圍繞科技創新、營商環境、政務服務、金融服務、國資國企、行政執法、公共服務、基層治理、干部人才隊伍等9個領域,全面對標深圳規則規制,為全省對接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經驗,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努力打造“老區中的特區”。
隨著贛州至深圳高鐵通車、深贛對口合作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地的時空距離更近了、合作更緊密了。目前,贛州10個縣(市、區)分別與深圳10個市轄區建立“一對一”結對合作機制,兩地簽署市縣兩級合作協議超200個﹔深贛共建產業園區、產業合作基金等重大合作項目加速落地……
面對當前更加激烈的區域競爭,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更好地承接深圳乃至大灣區的產業轉移,是贛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
好的規則規制往往會帶來裂變式發展。緊扣政府有為、市場有效、創新有力、社會有序,以制度優勢增創發展優勢,這是贛州立足長遠的戰略選擇和解題思路。今年以來,該市提出以對標深圳規則規制改革為牽引,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省委明確,參照中央支持深圳綜合改革的模式,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支持贛州全力打造改革“試驗田”,為全省制度機制創新“探路”。贛州市委專門召開動員部署會議,推動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對標改革落地落細、走深走實。
“要學就向成績最好的‘優等生’學,深圳正是我們改革創新的最好標杆。”贛州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辦常務副主任黃曉東認為,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背景下,靠拼政策拼資源的傳統路徑已經行不通了,必須用改革的辦法從體制機制上創新突破,破除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努力讓更多“特區經驗”轉化為“老區實踐”。
專班化運行、清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是贛州對標改革的三大特色。贛州市委主要領導擔任工作專班召集人,明確9名市領導分別牽頭負責九大領域對標改革,抽調業務骨干充實專班力量,堅持先易后難、先試點后推廣,做到挂圖作戰,實現滾動式推進。贛州市委還明確提出,要在對標改革中強化正向激勵,旗幟鮮明寬容各級干部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錯誤,讓敢於改革創新的干部輕裝上陣,在全市上下形成能扛重活、善打硬仗的改革氛圍。
這場改革既是瞄准“優等生”的追趕,更是破除慣性思維的自我革命。
同樣的事,為什麼贛州做不到而深圳能做到?兩地從經濟體量、人才儲備到政策法規上都存在現實差距,贛州應該怎樣立足實際學習對標?今年新春伊始,贛州市相關責任單位負責人就帶著問題赴深圳開展蹲點式對接調研,針對全市發展急需、企業群眾期盼的重大事項以及改革工作中的堵點卡點,提出一批對標事項,努力把務實管用的制度機制和經驗做法學回來、轉化好。
贛州秉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通過充分調研、認真論証,僅用3個多月時間就形成了“三張清單”——可直接實施的“立改清單”、需上級授權的“攻堅清單”、待研究論証的“儲備清單”。基於這“三張清單”,截至目前,贛州已推出兩批次18個改革事項。
企業和群眾滿意不滿意、是否有感可及,是評判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准。
“沒有主動找過一個政府部門,也沒填過一張申報表,忽然就收到‘12345’短信提醒——公司將享受一項獎勵政策,5天后30萬元就直接打到賬戶上來了。”贛州市深聯電路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趙有紅深有感觸地說,去年企業營業收入大幅增長,當地政府通過政策智能匹配,以免申即享方式即時兌現了“企業上台階獎”。
在贛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對標深圳·同事同標”的標語十分醒目。“讓更多政策實現企業免申即享、無感辦事,是我們對標深圳的改革目標。”贛州市行政審批局局長劉屾說,當地利用“政策計算器”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精准匹配符合政策享受條件的企業,從以往的“企業找政策”變為現在的“政策找企業”。在贛州,今年免申即享事項已增至260項,有389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與深圳“同事同標”,140個事項“一網通辦”得到優化提升。
“沒想到不需要抵押和擔保,就能得到銀行這麼大力度的支持,二期擴建的資金缺口完全解決了。”贛州訊康電子總經理楊逢春說,當地金融機構在確認該企業為科技型企業且經營狀況良好后,隻用半個多月時間就審批通過7200萬元貸款額度,企業二期擴建項目有望提前半年實現投產。
對標深圳的“騰飛貸”做法,今年,贛州為科創類企業創新推出“虔飛貸”產品,通過股貸聯動給科技型企業提供利率更低、門檻更低、額度更高、期限更長的金融服務,讓企業感受到制度創新的成效。
建立市級財政科研經費“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實施“綜隨一次查”聯合監管改革,監管檢查事項從79項減少至41項,企業接受檢查減負率達48.1%﹔騰出2000多個床位打造“青年人才驛站”,為在贛州求職、實習的大學生提供期限最長一年的免費住宿……今年4月以來,一大批惠企便民的改革措施正在加速落地,為贛州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能。
進入改革深水區,贛州正以“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的決心,在規則對接、要素流動、產業協同等方面深化改革,探索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在新時代的改革浪潮中奏響“老區中的特區”奮進曲。(記者 朱 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