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廣昌:真招實策解民憂惠民生

“以前看個病,換家醫院就要重復做檢查,抽血、拍片一樣不少,錢花了不說,時間也搭進去不少。現在好了,在縣中醫院做的檢查,去縣人民醫院都能認,再也不用反復折騰!”近日,在廣昌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張大姐拿著剛調閱的CT報告單感慨道。這一變化,正是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衛健系統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作風建設實效推動醫療服務提質增效的生動縮影。
以“整合資源”破題,用“系統思維”解群眾痛點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復檢查多、就醫成本高”問題,廣昌縣衛健系統深入調研縣域醫療資源分布現狀,發現縣域內公立醫療機構、二級以上民營醫院及縣外三級醫院雖各有優勢,但檢驗檢查數據互通不足,導致患者跨機構就醫時需重復檢查,既增加經濟負擔,又浪費醫療資源。
為破解這一難題,廣昌縣以縣總醫院為依托,創新性成立“檢驗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病理中心”四大區域醫療中心,全面整合全縣公立醫療機構檢驗檢查數據資源,構建起“數據共享、標准統一、結果互認”的智慧醫療平台。通過統一檢驗試劑規格、規范檢查操作流程、制定互認技術標准,實現了縣域內44項臨床檢驗項目(如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常規指標)和3類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如普通X線、CT平掃、心電圖等)的跨機構互認,覆蓋全縣所有公立醫院、二級以上民營醫院及縣外三級醫院出具的結果。
以“減負增效”聚力,用“實干擔當”踐為民初心
“以前患者到上級醫院復查,往往需要重新做檢查,不僅多花錢,還可能耽誤治療。現在有了互認機制,醫生可直接調閱歷史檢查結果,精准判斷病情。”廣昌縣總醫院醫務部主任黃正介紹。檢驗檢查結果互認,不僅讓患者少跑腿、少花錢,更讓醫療資源得到高效利用。據統計,2025年1-6月,廣昌縣通過互認機制減少重復檢查1359人次,累計為群眾節省醫療開支7.9萬元,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為確保互認工作落地見效,廣昌縣建立“三查三核”監管機制,即醫療機構自查、總醫院抽查、衛健部門核查,重點核查互認項目的規范性、結果的准確性及患者的滿意度。
以“群眾滿意”為尺,用“作風之變”暖民心
“現在看病方便多了!上次我在縣醫院做了胸部CT,今天到鄉衛生院復診,醫生直接調出電子影像,邊看邊給我講病情,省心又省錢。”廣昌縣驛前鎮村民賴大爺的話,道出了許多群眾的心聲。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的推行,不僅是一項技術升級,更是一次作風建設的“試金石”,倒逼醫務人員轉變“重檢查輕診斷”的慣性思維,推動醫療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轉型。
從“重復檢查”到“結果互認”,從“群眾跑腿”到“數據跑路”,廣昌縣以深化作風建設為抓手,用一項項“小切口”改革撬動醫療服務“大提升”。(廖國富、徐維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