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交投吉安西管理中心:

高速公路防汛邁入"指尖預警"時代

2025年07月04日21:0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以前巡查橋梁水位要往返100多公裡,現在手機上就能實時查看,預警信息還能自動推送。"江西交投吉安西管理中心興橋養護站站長李志鵬展示著手機上的水文監測小程序。雷達水位監測系統的投入,讓防汛工作從"人工跑腿"升級為"智能監控"。

以往高速公路橋梁巡查需人工每日奔波200多公裡,暴雨天還需冒險作業。傳統浮子式水位計受水面波動影響大,數據誤差明顯。吉安西管理中心創新引入的雷達水位監測系統,為瀘水大橋等重點部位裝上了防汛"電子哨兵"。

該系統的核心是高頻雷達水位計,通過發射雷達波精准測量水面距離,如同為河流安裝毫米級"標尺"。相較傳統設備,其優勢顯著:測量精度達毫米級,暴雨環境下仍保持99.7%的可靠性﹔採用非接觸式測量,不受水面漂浮物干擾﹔支持24小時自動監測,大幅降低人工巡檢風險。養護人員通過配套小程序,可隨時調取實時水位數據和歷史變化曲線。

系統的智能預警功能尤為突出。當水位超過預設閾值時,自動觸發多級預警機制,第一時間將警報推送至養護人員手機端。6月下旬的強降雨期間,系統提前18小時發出預警,為應急搶險贏得主動。"現在接到預警,我們能立即啟動預案,精准調配人員和物資。"李志鵬說。

監測數據還實時共享至應急指揮中心,實現多級聯動響應。"過去靠經驗研判,現在憑數據決策。"應急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在近期防汛會商中,雷達監測數據成為汛情研判的關鍵依據。

據統計,該系統投用以來已成功預警3次水位異常,協助處置2處險情。智慧監測技術的應用,推動防汛模式從"人防為主"向"技防+人防"轉變,讓養護人員將更多精力投入隱患治理,為高速公路安全度汛筑牢科技防線。(彭志斌)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