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聽得見的紅色脈動——瑞金鍛造紅色講解隊伍

2025年07月09日08:1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清晨的瑞金,沐浴在金色的陽光裡。城郊山鄉間,120多處革命舊址悄然“蘇醒”。細心守護人穿行其間,檢查一磚一瓦﹔義務講解員深情講述,回溯烽火歲月﹔“紅領巾講解員”清脆的童聲,在如織人潮中顯得格外鏗鏘有力。這一幕幕,是瑞金市將紅色基因傳承作為鑄魂育人重要抓手,不斷探索創新志願講述人培育機制,鍛造講解隊伍,賡續紅色基因的一個生動縮影。

  歲月淬煉的“金嗓子”:

  白發丹心述崢嶸

  “大家看這堵布滿彈孔的老牆,毛主席筆下‘前村壁’就在眼前。1929年大柏地之戰,陳毅元帥譽其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在瑞金大柏地戰斗戰場遺址,年逾八旬的劉承漢老人輕撫牆壁,向游客動情講述那段歷史。這已是他堅持義務講解的第31個春秋。

  “我是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老鄰居吳達湖生前就義務講這段歷史。他去世后,我覺得自己得接住這接力棒。”劉承漢的話語朴實而堅定。數十載積澱,老人講的故事愈發醇厚飽滿,深深打動了一批又一批聆聽者。

  “每次帶游客來,必請劉承漢老人講一段,那份神韻無可替代。”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大柏地戰斗戰場遺址負責人劉陽贊嘆道。

  據統計,瑞金活躍著240多名像劉承漢這樣從事義務講解的“文明實踐員”,不少紅色名村還自發組建志願講解隊,讓本地紅色歷史口口相傳。

  詮釋青春的“金牌聲”:

  溯源尋根續血脈

  在葉坪革命舊址群,年輕的“金牌講解員”謝添正引領游客穿越歷史的煙雲。“葉坪舊址群是瑞金保存最完好的革命遺跡之一……”95后的她講解得生動翔實,讓參觀者仿佛置身於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我的太爺爺是紅軍烈士,父親常講他的故事,一顆紅色的種子早已深埋我心。追尋太爺爺的足跡,九年前,我成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講解員。”血脈的牽引,讓謝添對這份事業充滿熱忱。工作至今,她已服務游客逾5000批次,獲得中宣部表彰的“先進個人”、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金牌講解員”等多項榮譽。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著力鍛造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的專業講解隊伍。目前,35歲及以下的青年講解員佔比過半。他們中許多人身為紅軍后裔,對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抱有天然的熱情與使命感。每逢節假日和重大活動,這些年輕的身影總是堅守一線,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講述那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飛揚的“紅領巾”:

  薪火相傳潤新苗

  “大家可以利用這個展館好好模擬練習。”在瑞金市華融瑞金希望小學“蘇區精神永放光芒”展覽館內,一群“紅領巾講解員”正興致勃勃地交流心得,打磨技藝。

  放眼瑞金市,2000多名佩戴紅領巾的小小講解員,利用課余時間活躍在各大紅色舊址和景區,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研學團隊提供義務講解,稚嫩肩膀擔起傳承重任。

  播撒紅色種子,潤物無聲。瑞金市大力推進館校合作,在華融瑞金希望小學建成校內蘇區精神主題展覽館,39所大中小學與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結對成為“紅色基因傳承共建學校”。館校聯合開設“四點半”紅色課堂,組織優秀講解員走進校園,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打造“紀念館裡的思政課”,通過講故事、唱紅歌、讀經典等形式,讓紅色文化滋養少年心靈。

  同時,瑞金市因地制宜,善用“家門口”的紅色富礦,精心設計一日研學手冊,組織少先隊員及輔導員深入遍布全市的紅色舊址、博物館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去年以來,全市中小學已開展本土化紅色研學68批次,參與師生超2.6萬人次。

  從八旬老人的深情追憶,到青年才俊的專業講述,再到“紅領巾講解員”的清脆童聲,一條跨越時空的傳承紐帶在紅土地上緊緊相連。三代人,用不同的聲音,共同講述著不變的信仰﹔用持續的接力,讓歷久彌新的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璀璨光芒。

(責編:毛思遠、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