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暑期“三下鄉” 讓青春在社會實踐中閃耀

7月初,東華理工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紅色電波”社會實踐隊赴宜春市銅鼓縣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隊走進秋收起義銅鼓紀念館,全體黨員面向黨旗庄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隊員們通過參觀珍貴文物與歷史影像,深切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活動中,實踐隊員聆聽“長林長紅”三線建設故事,聽取蘇區干部作風講述,接受了一場沉浸式的紅色教育。
在銅鼓鎮小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實踐隊員為社區孩子打造了“科技啟蒙+紅色教育+文化傳承”特色課堂。通過機器人展示、秋收起義故事講述、紅歌傳唱、剪紙教學等活動,讓孩子們感受科技魅力與紅色文化的交融。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團隊開展了“心理健康青春行”系列活動與專項調研,通過專題講座、互動游戲、心理疏導等方式關愛兒童成長。此外,隊員們還在銅鼓縣和美家園社區為居民提供家電維修服務,開展防溺水宣傳教育。
實踐隊深入小山村、黃田村和望湖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隊員們走進田間地頭了解農業生產現狀,運用專業知識向農戶普及智慧農業技術,傳播科技賦能農業增效新路徑。同時通過走訪座談、史料整理等方式挖掘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撰寫的調研報告將為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提供參考,以青春智慧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在非遺古法造紙研學工坊,隊員們化身“傳統匠人”,親身體驗蔡倫古法造紙的全流程。從“蒸、煮、舂、搗”原料到“抄、烘、晒”成型,每一道工序都讓青年學子深刻感受到傳統工藝的匠心獨運。親手制作的紙張不僅承載著文化記憶,更堅定了隊員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擔當。
此次銅鼓之行,東華理工大學“紅色電波”社會實踐隊在紅色教育中堅定信念,在鄉村服務中傳遞溫暖,在科技助農中貢獻力量,在文化傳承中守護根脈,用青春汗水譜寫了新時代的奮斗華章。(曹林、李磊、江思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