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銀發軍團”林下掘金

盛夏,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一派生機盎然,五斗江鄉青豐林場紅心杉林間,回蕩著陣陣爽朗笑聲。年過花甲的彭梓林打趣道:“放心,老廖,每天彎腰8小時能掙200元,阿公、阿婆都爭著來!”凌天祥笑著補充:“是啊,雖說我們年紀大,一年下來也有5萬,不拖累兒女服侍,還能幫襯點,做山上的功夫,身體還更好哩!”
場主廖石民與老伙計們踏著晨霧,正在林下欣喜查看1600畝自由生長的黃精,這支近百名“銀發”隊伍,正是他18年林權改革浪潮中打拼起來的。
拓荒:盤下荒山,萬畝蒼翠
2006年,林權改革“春風勁吹”,為深山老林帶來勃勃生機。廖石民眼光獨到,迅速流轉經營起疏於管理、瀕臨被拋荒的偏遠山場,投入經營香粉廠時攢下的積蓄,選用良種壯苗精心管護,讓荒山重披綠裝。短短2年,豐饒的青山願景,催生了青豐民營林場。
2011年至2013年,市場上杉木行情高漲,管理得當的話,優質林地每畝收益可達近萬元,高峰期,林場雇工達百人,年工資支出50萬元。2012年后,國家造林補助政策的“及時雨”,更為持續營林提供了堅實支撐,奠定了發展的基石。
應變:杉木遇冷,黃精破土
近年,持續走高的杉木價格持續“跳水”,市場風光不再,但撫育成本卻居高不下,雜草藤蔓瘋長,時刻侵蝕林木養分,毀掉多年心血。面對挑戰,廖石民決定另辟蹊徑:巧妙利用杉林下濕潤蔭蔽的天然環境,套種中藥材黃精。
清明時節,廖石民組織人手,人工輔助分株移植,模擬野生生境,造就了品質上乘的黃精,成為傳統“九蒸九晒”工藝的定點供應商。採挖季,熟練村民日收入可達300元。與此同時,2024年,套種的400畝山蒼子收獲3000斤,今年預計翻番,“副業”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喜人局面。
共富:青山常豐,家園長興
林場的價值遠超經濟效益本身,顯著的輻射效應更讓廖石民欣喜:從三和、庄坑、木洞等村請來的工人,親身參與科學造林與精細管理后,思想悄然轉變,摒棄“一鋤法”粗放造林和疏於管理的土法陋習,將所學良種選育、規范種植技術,一股腦用在自家山上。
如今,僅在三和村毛桃自然村,村民運用良種科學營造的林海就達3000畝,已是郁郁蔥蔥,吸引了越來越多像林育民這樣的農戶,將自家經營不善的80多畝零星山場,主動流轉融入規模化經營。周邊平均年齡55歲的“銀發軍團”,依托林場年勞務收入輕鬆突破5萬元,實現了“養老不給兒女添負擔”的朴素心願。
“青豐”之名,意寓青山常在、豐饒永續的美好願景,廖石民孜孜探索讓林場扎根沃土、逐綠生“金”。乘著林權改革“東風”,遂川縣265家林業新型經營主體正將座座青山,化作澤被鄉鄰的“綠色銀行”,在綠水青山間書寫點綠成金、富美相生的時代答卷。(郭招雲、李玉瓊、劉祖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